瑞岩部落傳習KKF自然農法

嵌入:
文字-A A +A

南投仁愛鄉瑞岩部落做中學傳習KKF自然農法

KKF 自然農法在台推廣中心

宜蘭社區大學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

2014.3.22

 

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hao Kwan Foundation,KKF)自然農法在台推廣中心,自 2012 年在台推廣實作教學以來,已有為數眾多的友善耕作小農來學習此一農法,我們帶學員上山採集原始土壤(腐質土)練習培養本土在地微生物菌,實際在水稻田,蔬菜、果園上運用,在實作經驗中觀察到微生物菌對土壤有良好的活化作用,以及除蟲抗菌的功能。在地土壤培養出來的微生物菌用在生態池上,禽畜排洩物上,污水池中,化糞池中,土地硬化公園,農地上,均有除臭,快速分解,土壤鬆軟,帶來蚯蚓的的效果,使作物在不依賴農藥化肥的情況下,仍舊能自然的成長。利用微生物菌代謝掉土中的有害物質,使土地恢復原有的自然健康狀態,依循自然生態法則,作物平衡自然發展,使土地環境地球回復良善的循環,以達成土地與環境的永續!

我們已將此一簡單易操作又有效的KKF自然農法,免費推廣到南投仁愛鄉/瑞岩部落,希望降低農民的耕作成本並減少土地的破壞,並達成食物安全的利人利己目標。我們將以不定期隨機教學示範,網站分享實作經驗,以及 KKF 農法技術資訊,讓有心學習此一自然農法的學員,得以繼續學習受益,並此感謝KKF在台推廣中心總召 陳瑞芳邀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hao Kwan Foundation,KKF)Daycha博士將此農法帶來台灣,以及全台辛勤努力友善耕作小農的付出與智慧心血,在此給予誠摯的感謝與擁抱!

 

下載 2014 年課程的講義,連結網址在:2014年 KKF 台灣巡迴工作坊講義

從小而美到真、善、美

http://kkfintw.wordpress.com/2014/02/26/%E5%BE%9E%E5%B0%8F%E8%80%8C%E7%BE%8E%E5%88%B0%E7%9C%9F%E3%80%81%E5%96%84%E3%80%81%E7%BE%8E/

KKF自然農法對生態環境的契機

http://kkfintw.wordpress.com/2013/12/06/kkf%E8%87%AA%E7%84%B6%E8%BE%B2%E6%B3%95%E5%B0%8D%E7%94%9F%E6%85%8B%E7%92%B0%E5%A2%83%E7%9A%84%E5%A5%91%E6%A9%9F/

阿敏師兄成功的自然農法實做經驗

http://kkfintw.wordpress.com/2013/08/07/%E9%98%BF%E6%95%8F%E5%B8%AB%E5%85%84%E6%88%90%E5%8A%9F%E7%9A%84%E8%87%AA%E7%84%B6%E8%BE%B2%E6%B3%95%E5%AF%A6%E4%BD%9C%E7%B6%93%E9%A9%97/

2014.3.22(週六) 南投仁愛鄉瑞岩部落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為早上初階課程,2 小時的 KKF 自然農法介紹及在台農友實做經驗分享。以及 Daycha博士的自然農法要點及精神提示。下午為進階課程,瑞岩部落本土微生物菌土採集、培養及液肥製做示範,以及Daycha 博士農田診斷與學員Q&A。

 

南投仁愛鄉瑞岩部落    楊茂銀醫師成功復育瑞岩香米:

獲醫療奉獻獎的原鄉醫師楊茂銀,費時兩年,成功復育瑞岩香米,楊茂銀記憶中「香傳四里」的香米,背後有一段珍貴的師生情誼。    

瑞岩香米成熟時呈紫色,尾帶長毛,米粒是琥珀色。

南投縣仁愛鄉相傳是泰雅族人發祥地,香傳四里瑞岩香米早期種在仁愛鄉發祥村瑞岩部落沼澤邊,一年一栽,一九七二年因稻熱病,泰雅族人見收成無望,未再栽植,因此絕種。某年暑假,茂銀讀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二年級,指導教授鍾文政上山做寄生蟲調查,順便探訪瑞岩茂銀,老爸拿出僅存的瑞岩香米待客,茂銀送一把香米給老師為禮。」鍾老師知道香米珍稀,帶回台北後,包好放進研究室冰箱冷藏。四十年後文政老師退休後來鄉一遊,師生見面聊起,楊問老師:「吃過原鄉一種香味獨特的香米嗎?」。「有呀,當年我到你家,你的家人請我吃香米,你還送一把香米穀子給我,我一直保存著。」早年香米,族人常說「一家煮香米,香聞全村」。二○一○年一月十日,楊醫師收到老師寄回的香米稻穀,即連絡熟識的中國醫藥大學植物藥用研究所吳金濱博士,研商栽培方法,吳金濱用科學方法在溫室育種,長出一苗後枯萎了;楊茂銀用土法煉鋼栽培長出三芽,但只有一芽成功移植到栽培區。師母高阿珠,專程跑回瑞岩當年種香米的地方,辛苦搬運泥土回到秘密栽培基地做基土,天天觀察、記錄。那株香米慢慢長出側芽,長出十三株稻穗,那年共收八千粒香米。楊醫師闢五坪栽植數十盆,七月底到八月先後收成八公斤,捨不得煮來吃,九月再擴大規模栽種零點四公頃面積。香米復育成功為感謝師母協助,以夫妻倆人名字命名「銀珠香米」。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噶瑪蘭人-風箱樹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第16屆楊茂銀
榮獲中華民國第二十屆個人醫療奉獻獎:
http://www.tmu.edu.tw/v3/app/news.php?Sn=274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專訪

楊茂銀(左)關心重病無法出門病患,提供居家護理與出診服務,贏得鄉民敬重。
記者黃宏璣/攝影 「我從小體弱多病,能有今天是很多人幫忙與恩惠,所以每天都以感恩的心在做醫療服務。」長期在南投縣信義鄉等偏鄉服務的醫師楊茂銀,獲知得到醫療奉獻獎,謙虛地說。
楊診所 就在新中橫

楊茂銀開設的「楊診所」,位在南投縣信義鄉羅娜村新中橫公路旁,開業時,登門道賀的好友都嚇了一跳,「怎不去市區開業?」楊茂銀說,「信義鄉很多人需要我,放不下純樸又貧窮的原住民朋友。」

只要碰到流行病發生或季節變換,楊茂銀就主動到學校做衛教。
記者黃宏璣/翻攝 60歲的楊茂銀說:「原住民身體很健康,我自幼虛弱。」國小畢業時,連國語都不會說,初中考上花蓮教會學校,恩師劉萬傑見他數學不錯,就送他去教會補習,還教他國語。民國65年省衛生處辦原住民養成醫師考試,提供全額獎助學金,劉老師鼓勵他報考,他以第二名考進台北醫學大學。
恩師領路 學成就醫

進入北醫,楊茂銀跟隨鍾文政教授到原鄉山區,做絛蟲與喝生水調查,仁愛鄉慈峰數百名原住民因嗜吃生豬肉,逾半村民感染絛蟲,有人體內有28條絛蟲,總長105公尺,破了記錄。他還完成一條長達6公尺絛蟲標本作教材。楊茂銀說,至今對鍾文政感念不已。

民國73年,楊茂銀奉派到阿里山鄉服務,爸爸楊茂常要他「做什麼像什麼,要無愧於心。」提醒他看診親切和藹,成為他從醫最高守則。

他回憶:「當年阿里山交通不便,從來吉到豐山65公里,小兒子才剛出生,我就上山出診了。」有人勸他慢些去,他說「村民知道我的出診時間,我不能讓村民空等。」楊茂銀曾在出診途中,騎機車摔倒,人被機車壓住,有次機車熄火,徒步推車20公里。

巡迴醫療 照護鄉民

民國75年,楊茂銀調泰武鄉衛生所,負責6個村的巡迴醫療,很多村民生病就等衛生所醫師,他堅持建立巡迴醫療制度,落實照顧鄉民。

民國78年,調南投縣信義鄉衛生所,開始他另一段行醫人生;85年賀伯颱風重創信義時,他已退下來在同富開業,當時颱風夾帶暴雨,土石流衝進診所一樓,凌晨時分村民叫「楊醫師快跑。」

他說:「我怎麼跑呀,還有很多村民受災生病,住4樓還好,就一直住在災區醫治傷病災民。」當時他太太揹著小孩,從水里走到診所,見到他已是黃昏。

與天災為伍 不願走

偏鄉服務總得與天災為伍;桃芝風災來襲那夜,他漏夜趕回診所,有20多名村民被沖走。「當時,很多村民只要發生天災就有人受困沒飯吃,餓肚子到診所,讓人看了不捨,就請太太煮麵讓災民充飢。」

在山區出診辛苦,何以不想搬家?他說:「來自於原鄉民眾熱情與大自然美麗是最大驅力。」山上空氣清新,另一方面,他感謝養成醫師計畫,使他擁有現在,身為原住民的他更希望藉自己力量,改善當地醫療並幫助同胞。

走一趟楊診所,前來看病的,有人騎車,多數人依賴公車,楊茂銀貼心的在門口張貼班車表,每天來看病的民眾,半數的人付不出30元掛號費。

楊茂銀說:「30元不收沒什麼,國稅局卻追很緊,有次說我掛號費申報不到一半,還約談我。」

楊茂銀住南投縣埔里鎮,在信義鄉行醫20多年,經常下鄉巡迴醫療;他說,很多高血壓、糖尿病與腎臟病患者乏人照顧又缺乏衛教常識很可憐。他只要病人少,就暫停營業,開車上山探望病情較重無法出門病人,看到病人好轉,心情就好起來。

關懷同胞 亦親亦友

長期關心原住民健康,楊茂銀與鄉民建立起亦親亦友的關係;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30多歲病患得了高血壓,看病時楊茂銀問起他父母,得知他還有年邁雙親,於是和他一同回家,發現年輕人靠雙親退休金度日,天天喝酒賭博到深夜才回家,搞壞身體。

楊茂銀問年輕人:「你要把父母退休金花光嗎?」每次年輕人回診,他總和對方談心,少喝點酒,工作有著落了嗎?幾個月後,年輕人老母親打電話給他:「我兒子找到工作,每天早出晚歸,也戒掉菸酒」。

楊茂銀長期在偏鄉服務,攝影與栽花蒔草是他兩大興趣。
記者黃宏璣/攝影楊茂銀小檔案
1951年生於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是發祥村瑞岩部落「土產」的第一位醫師。

1976年考取台灣省政府與台北醫學院合作的「養成醫師」培訓,1984年派任阿里山鄉香琳衛生室擔任主治醫師,開始他的偏鄉從醫生涯。

1995年離開公職,於南投縣信義鄉與其他醫師合開「宏吉診所」。2000年至今,在信義鄉羅娜開設「楊診所」,以親切問診、出診聞名,2001年獲促進原住民社會發展有功人士獎章。

【2010/09/20 聯合報】@ http://udn.com/

3

加入時間: 2007.06.10

噶瑪蘭人-風箱樹

加入時間: 2007.06.10
780則報導
729則影音
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23

2019瑞岩香米播種祭獻詩獻花

2019-02-24
瀏覽:
4,960
推:
47
回應:
0
3:29

武塔民族實驗小學 校歌

2019-02-17
瀏覽:
5,140
推:
26
回應:
0
2:58

武塔民族實驗學校揭牌 校長致歡迎詞

2019-02-17
瀏覽:
3,935
推:
31
回應:
0

造窯生市永保安康

2019-01-30
瀏覽:
4,729
推:
4
回應:
1
4:26

仁山植物園生態池行動公民協力建構

2018-06-22
瀏覽:
6,851
推:
12
回應:
0
4:15

臺灣蘇澳金刀比羅神社遺址

2018-05-23
瀏覽:
6,010
推:
44
回應:
0
4:25

加留沙埔沙丘開幕式

2018-04-30
瀏覽:
5,667
推:
4
回應:
0
3:10

回憶青仔地風箱樹搶救易地復育

2018-02-15
瀏覽:
6,431
推:
19
回應:
0
3:13

哈卡巴利斯橋通車部落耆老祈禱儀式

2018-02-11
瀏覽:
6,373
推:
59
回應:
0
4:50

武塔國小玩中學臺灣黑熊窯

2018-02-10
瀏覽:
5,972
推:
62
回應:
0

瑞岩部落傳習KKF自然農法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88篇報導,共12,78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88篇報導

12,78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