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獨居老人的生活關懷

嵌入:
文字-A A +A

2015年9月24日早上,居家服務員站在桃園市龍潭區柳桂蘭阿嬤的家門口,一直按電鈴、敲門無人回應,驚動鄰居並借她椅子站高一望,竟發現阿嬤昏倒在客廳地板上,趕緊通知警消破門而入,送國軍桃園醫院急救。
在臺灣的許多角落,有一些經濟較為弱勢的獨居老人,尤其是健康不佳的長輩,往往會有一些生活上的問題。以柳桂蘭阿嬤為例,由於有脊椎及膝蓋的問題,上下樓梯只能以爬行的方式,偏偏她的浴室在樓上,所幸這次事件後,已有善心人士為她在一樓搭建簡易浴室,另外還有志工團體的持續關懷,協助照顧阿嬤的生活起居。
在今日少子化的台灣社會,如何結合社區力量,建立鄰里互助的網路,尤其是對經濟較為弱勢的長輩來說,其實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報導內容:********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目前全台共有超過12000位獨居老人屬於中低收入戶,他們由於經濟條件不佳,對於自己的生活環境以及健康照顧往往都不好,因此非常需要社會大眾的關心與協助。

(弘道老人基金會志工 鄭昭君)這裡是阿嬤的客廳,她那部電視機也是公益單位捐贈給她的,整個客廳的擺設都很簡單,有一些家庭用具也是公益單位捐贈給阿嬤的,阿嬤也是很感謝這些公益單位對她的關心。

如果下大雨的時候,也是會從牆壁的地方滲水,滲到地上來,然後滿地都是水,阿嬤就必須要拿很多的布、被單,就是要防止它,整天就是一直在忙著它,他自己老人家根本沒有力氣可以處理,所以我們有稍微來幫忙一點。

阿嬤的脊椎跟膝蓋都不是很理想,每天她要上樓的時候,她是必須要用這樣子,慢慢、慢慢地爬上去的,所以這個對阿嬤來講,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柳桂蘭 阿嬤)我就是上樓最辛苦,要爬上去,下來用屁股下來走路這樣,沒有像這樣一步一步沒有。

(弘道老人基金會執行長 林依瑩)其實獨居是現在和未來的趨勢,所以未來像這樣的一個長輩,對他們來講最重要的是陪伴,那個陪伴事實上是生活陪伴,所謂的食衣住行育樂。

如果他們在他們的生活空間,自己如果身體健康還可以自己行走,那當然還可以有很多的參與,如果她身體愈來愈老衰,愈來愈需要人家幫忙的時候,這種食衣住行的生活陪伴,對他們來講就特別特別的重要。

那因為現在其實是少子化,如果是要單靠家庭的力量其實說很有限,所以其實我們應該要號召,社區、鄰里之間大家志工朋友,大家就近可以三不五時,來阿公阿嬤家坐坐、陪陪、看看,那一方面也讓他們溫暖,就是隨時都有人看護,都有人跟她們互動關心她們,那一方面其實是安全,因為獨居長輩他們有時候身體不舒服,有時候一個跌倒、一個昏倒,她其實都沒有人可以做一個緊急的處理。

所以這個在我們台灣來說,事實上我們真的非常需要,形成這樣的一個鄰里互助的網絡,所以我們弘道現在有志工站,各個社區也在推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就是希望整個台灣,其實這種鄰里互助,其實是可以讓我們在生活周邊都很容易找得到的,而不是少數長輩才擁有的。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4

加入時間: 2014.11.23

陳文祥

加入時間: 2014.11.23
46則報導
46則影音
2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9

在這邊拍,就要回來這邊播

2023-04-05
瀏覽:
7,475
推:
143
回應:
0
4:13

增開爺爺與亞素奶奶的圓夢婚禮

2020-08-15
瀏覽:
2,401
推:
127
回應:
0
3:13

老少同台來演戲 傳承戲曲有新意

2019-12-29
瀏覽:
3,948
推:
86
回應:
0
3:44

來自年輕的溫暖

2019-12-13
瀏覽:
3,475
推:
141
回應:
0
5:44

官民攜手護老宅 梅鶴山莊憶風華

2019-12-02
瀏覽:
3,647
推:
152
回應:
0
1:54

三界爺文化祭 臺灣的感恩節

2019-11-17
瀏覽:
4,233
推:
219
回應:
0
2:47

撫慰旅人心靈 天韻志工樂團

2019-10-10
瀏覽:
3,748
推:
189
回應:
0
9:59

退役導盲犬 小安與Polo

2019-01-27
瀏覽:
3,925
推:
125
回應:
0
2:59

秋菊奶奶的聖誕趴

2018-12-24
瀏覽:
6,580
推:
185
回應:
0
3:56

麒麟舞與貔貅獅

2018-11-18
瀏覽:
4,815
推:
112
回應:
1

弱勢獨居老人的生活關懷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