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有機棉  讓服裝與環保共生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王秝晨、陳季蔓/台北市報導】快時尚以「快速」為前提製造衣物,產生大量無法被土地分解的人造材料、化工添加物,讓紡織業成為現今世界第二大污染產業。服裝品牌I.A.N Design因此製作可以回歸大地的衣物, 以天然有機棉料、寶特瓶回收紗和植物染製作衣服,用特殊剪裁和染印吸引客人,並在購買過程中進一步讓民眾認識「穿得自然」的重要性。


↑創辦人李孟遠與他的設計服飾。攝影/陳季蔓

I.A.N Design創辦人李孟遠高中時就讀復興美工的廣告設計科,大學誤打誤撞進到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後的他在五分埔做服裝設計,跟著當時的老闆接觸到台灣最基層的服裝市場、看見整個服裝生態,進而反思服裝設計的價值是什麼。「難道學設計之後只能幫公司設計污染環境、對人體有害的東西嗎?」李孟遠抱著這樣的疑惑,決定自己當起老闆,創立I.A.N Design。創業後他回到實踐大學讀研究所,在時尚與媒體設計鑽研天然染料工法,將所學應用至品牌服飾,用茜草、大菁、槴子等植物提取染料,再以特殊的印染方式設計,希望將自然和藝術文化融合,創作出對環境和人體友善的服裝。

古代植物染變出新工法

化學染料的發明是因為過去物資較為缺乏,為了快速擁有物資,忽略環境問題,讓人們快速擁有資源。李孟遠認為在物資過剩的現代,我們可以返璞歸真,採用天然的製衣技術。I.A.N Design除了最常見的藍染,還有紫草暈染出的紫灰色、中藥材槴子提取的橙黃色、茜草根染出的粉紅色,以及套染後的紫色。但是傳統的綁染、紮染等上色方式沒辦法讓顏色均勻呈現在衣物上,造成民眾對植物染侷限於民族風的刻板印象,也讓植物染衣服難以進入服飾主流市場。

品牌建立初期,李孟遠常自己提著皮箱拜訪各個植物染工坊,最特殊的是在屏東遇見有人就地取材,用檳榔做植物染,透過鐵、銅、鋁等多種媒染劑起化學反應,產生不同顏色,這讓他印象深刻,了解到植物染還有更多可能性。回到校園讀研究所後,他開始深究古代製衣工法,並應用在品牌服裝上。
像是古早天然上色的前置作業「豆引」,將布料浸泡在豆漿後曬乾,透過植物性蛋白幫助色素酶染色,浸泡時間和比例改變上色的深淺和堅牢度。李孟遠以「豆引」的染色原理為基礎,首先把豆漿和黃豆粉調和成膏狀,然後以網版絹印的方式,也就是在絹板上先將圖案繪製好後,再用刮刀將膏體平推到衣物上,最後拿去染出有印花的部分。這樣便可以染出平整俐落,更符合大眾口味的圖形,也翻轉了大家對植物染衣物的印象。

貫徹環保初衷 採用認證合格的原料

李孟遠在2009年成立I.A.N Design,I是「Interest有趣」、A是「Art藝術」、N是「Nature自然」,製作出的衣服三種元素缺一不可。除了染料應用,衣服本身的材質也相當重要。環保原料的兩大方向包括可自然分解以及回收再生,前者可以選擇有機植物棉,後者則採用寶特瓶回收紗。而有機棉和一般棉花觸感極為相似,栽種方法卻大有不同。有機棉栽種時完全不能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減少土壤破壞程度,也避免了水污染,更重要的是能夠讓生產者自身不受化學傷害。不過全球有機棉田佔比不到3%,早期台灣無毒耕種的有機棉更是少,只能從美國、印度、土耳其等地引進棉花。十多年前,還有廠商直接回應「我們都有毒的啦!」,讓李孟遠十分無奈。

幸好現在大眾環保意識抬頭,也有越來越多台灣農民種植無毒有機棉。有需求才會有供給,兩者是相互作用的,使用這些棉花,相當鼓勵有機棉的栽種,能夠達到生物及環境的正循環。李孟遠認為,他能做到的就是透過設計,將環保材質的衣物提供給消費者,創造出需求進而刺激生產。在販售衣物之際,李孟遠不忘共創永續環境的信念,還會將每件成衣送至SGS台灣檢驗公司檢查,確保布料和染料沒有農藥化肥殘留且不含有毒物質,徹頭徹尾的把關。

品牌初期的挑戰與突破

回想起多年的經營之路,李孟遠笑稱企業管理才是最具挑戰的一環,而他今天所站的位置,不過是自己幸運。未曾學習過商業管理的他,憑著對藝術時尚的滿腔熱血,毅然冒險創業。初期,他在網路商城推出的產品幾乎無人問津,賣出的衣服一隻手數得出來。然而,這樣的挫折沒有使他退縮,他意識到服裝重視的是穿著感受,所以將重心放在挖掘實體通路,積極學習業務和行銷技巧,將網路當作作品集經營而非主要販售通路,I.A.N Design 也因此壯大。李孟遠說,「如果老天讓你做自己熱愛的事,你絕對不會挨餓。」他多年來秉持著這樣的信念,懷著感恩的心持續開發天然製衣工法。品牌的創業之旅也吸引了更多同樣關注環保永續的廠商和夥伴,彼此互相推薦,不侷限於服裝產業,他也嘗試將植物染技術融入生活用品,製作藍染陶器、窗簾等,將永續概念拓展至更廣泛的市場。

然而,面對廉價的快時尚市場,售價也成為了一大挑戰。李孟遠以薄利多銷的策略為目標,希望透過增加曝光度,將品牌推廣給更多關注環保議題的人群。為此,I.A.N Design通過文化部為提升台灣文創商品競爭力的「西門紅樓16工房」長期進駐的考核,第一間實體店成功入駐了西門紅樓,充分利用該地區高人流量的優勢。不過有機原料成本較高,環保材質的開發進程必須踩著細線前進,一步一步地與廠商和消費者溝通。只有讓來店購物的顧客充分了解衣服外型以外,環保有機棉和天然染料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品牌才能持續茁壯。

趣味剪裁一衣多穿 拓展大眾市場

一件衣服的誕生是從原料開始,從棉花抽砂變成紗線,紡織成布料後才進到設計環節,由設計師畫手稿後打版、剪裁、縫製,再到市面上我們看見衣服的樣子,從原料到剪裁、縫製都非常重要。李孟遠推出「一衣多穿」系列,像是衣服只扣一顆,可以穿出隨性慵懶的感覺;將第二顆扣上第一顆可以做出開衩的;或是將衣角折起來,製造鏤空的視覺效果。在版型設計加入不同細節,讓一件衣服有多種穿法,等於買一件就是買多件的概念,讓消費者不用再購入太多服裝。

歷時一年,在2023年3月,I.A.N Design終於拿到B型企業認證。B型企業是指將社會和環境目標納入其業務模式中的企業,不僅僅追求經濟利益,還關注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未來,李孟遠希望 I.A.N Design 能夠持續擴大其影響力,並積極參與國際舞台,如時裝周、設計展覽等,向更廣泛的觀眾傳遞環保和永續的理念,為創造更美好的地球環境而努力。透過「一衣多穿」系列,不僅讓消費者享受時尚的樂趣,同時也強調了品牌對於節約資源和減少浪費的承諾,這種創新的設計理念將為品牌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更多機會和支持。

採訪側記:

這次的採訪讓我們對台灣植物及時尚產業有更多的了解,也被創辦人對於時尚和環境的熱愛所感動,他的經驗印證了別人所說的「只要你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之前會有大家都在浪費,那我們自己省也不會有幫助的想法,但見識到受訪者對環境所做的努力後,未來自己在被快時尚吸引時也會先停下來思考,是需要還是想要?會不會破壞整個環境?相信即便是這樣的小行動,也能夠對環境永續出一分力。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81則報導
2,286則影音
71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58

從她到他 阿塔男孩Deven走出跨性別之路

2024-06-07
瀏覽:
1,329
推:
0
回應:
0
2:11

林芝創造林下經濟 瑪吉姆姆的藥草之路

2024-06-03
瀏覽:
2,816
推:
1
回應:
0
3:17

美人魚兒歌 啟發兒童尊重多元性別

2024-05-31
瀏覽:
3,444
推:
0
回應:
0
1:38

街頭畫家馬渝婷 從台灣畫到澳洲

2024-05-29
瀏覽:
3,847
推:
2
回應:
0
2:02

自己的名片自己印 顏宏霖傳承活版印刷術

2024-05-27
瀏覽:
2,775
推:
2
回應:
0
2:50

空中寫字就能溝通 中原大學打造聾啞輔具

2024-05-24
瀏覽:
6,057
推:
13
回應:
0
2:25

蝶海再現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保育蝴蝶

2024-05-22
瀏覽:
5,870
推:
3
回應:
0
2:57

白永恩神父的愛 為身障者打造安身家園

2024-05-20
瀏覽:
8,037
推:
1
回應:
0
2:57

年少誤觸法網 更生少年現聲分享回頭路

2024-05-17
瀏覽:
6,496
推:
0
回應:
0
2:13

好朋友書店 從童書到老後的心靈旅程

2024-05-13
瀏覽:
6,846
推:
1
回應:
0

植物染、有機棉  讓服裝與環保共生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594篇報導,共12,86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594篇報導

12,86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