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不容緩 詔安開嘴獅傳承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 廖葆沅、洪藝晅/雲林崙背報導】

詔安客家人大多分布在雲林崙背、二崙、西螺一帶,因地理位置、青年外流等因素,使得文化傳承遇上危機。其中詔安特色的開嘴獅,從以前每一村皆一團的光景,到如今不到四位老師傅能夠出陣。在地的文史協會與舞團以創新方式推廣開嘴獅,希望將文化傳承下去。

靈動獅頭 學員親製獨一無二

北管奏起,氣勢磅礴。舞獅群動,活靈活現。

每頭獅子顏色不同、風格特別,這些都是來自獅頭製作班學生,親手打造、獨一無二的作品。

獅頭製作班學生 吳小姐:「因為沒做過(獅頭),所以就慢慢地學、慢慢地學,這樣很有成就感。」

詔安重武 開嘴獅形象威猛

研究詔安客文化多年的楊永雄老師,談到開嘴獅的歷史演變,話中皆是滿滿的心得。

雲林縣貓兒干文史協會總幹事 楊永雄:「因為我們詔安客的地方,我們的武術團裡面,其中有一個系統,就是港尾武野館,它們的布雞拳會結合開嘴獅,所以變成詔安客家的一個特色。客家人都有開嘴獅,開嘴獅它的型態,其實每個地方會有點不同,北部像是新竹,我們看到的開嘴獅,它就是比較飽滿,臉圓圓,看起來比較可愛。詔安客注重武術,(因為)注重武術,所以它的獅頭看起來要很威猛。」

今非昔比 薪傳之火岌岌可危

有別於閉嘴獅在宗教活動、節日慶典十分常見,詔安開嘴獅的傳承危機迫在眉睫。

詔安客武術團師父 鍾先生:「以前每一個村莊都有(舞獅團),現在都散了都沒了,老的老,年輕人都沒傳承起來,所以很少人,老的都走了,剩下一兩個,差不多和我一樣,差不多年紀,七、八十歲,那都很老了。」

在地合作 「舞」出詔安客風采

為了讓獅頭能夠保存、流傳,貓兒干文史協會與雲林在地舞團合作,希望帶起獅頭踩街遊行的風潮,抓出屬於詔安客的特色。

咚咚舞蹈團團長 程子菁:「我們就只是去用我們簡單的一些腳步,然後跟一些獅頭的動作,去做一些結合,我們還沒有到像傳統舞獅這樣,它們有很固定的的步伐,我們希望慢慢讓它(舞步)有一個脈絡,這樣的教的東西才可以統整、整合起來,那以後如果說,就像我們講的百獅舞動,我們去教很多學校,我們去教很多社區,大家如果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大家都可以跳。」

未來協會也將繼續舉辦獅頭製作班,沒有限制報名資格,凡是有興趣的民眾都可以參加。同時在詔安客家文化館,也有常設展,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開嘴獅的特色及文化。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31則報導
2,200則影音
57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9:43

山豬吊禁用? 保育與文化的拉扯

2024-06-10
瀏覽:
2,862
推:
4
回應:
0
8:20

理髮旋轉燈 帶你進入美髮摩登

2024-06-10
瀏覽:
1,886
推:
1
回應:
0
10:00

歷史轉身 蔗田間的軌道記憶

2024-06-10
瀏覽:
1,884
推:
1
回應:
0
2:45

眠月線 沉睡於山林的秘境

2024-06-04
瀏覽:
4,310
推:
3
回應:
0
2:54

視障按摩師 超越偏見的自立之路

2024-06-03
瀏覽:
3,218
推:
0
回應:
0
2:21

走進社區大學 與在地緊密連結

2024-06-03
瀏覽:
3,070
推:
0
回應:
0
3:01

美麗建築成蚊子館 無人管理挑戰

2024-05-27
瀏覽:
4,699
推:
1
回應:
0
2:53

嘉義獨特廟宇文化 民雄騎虎王廟

2024-05-27
瀏覽:
3,502
推:
0
回應:
0
3:00

藝術之後 文物修復的情與理

2024-05-27
瀏覽:
2,979
推:
1
回應:
0

嘉市無形文化資產 隍義堂什家將

2024-05-20
瀏覽:
3,080
推:
0
回應:
0

「客」不容緩 詔安開嘴獅傳承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654篇報導,共12,88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654篇報導

12,88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