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極力推動的十二年國教,對於前幾志願的高中是否會帶來極大的衝擊?
明星高中是否就會因此褪色?
附中60週歲了!在60周年校慶的前一個月,我們班上一群女同學翻出9年前的高中制服,回到了母校。
附中有一種特別的魔力,讓校友總是特別懷念那時的歲月,即使離開母校後,也不時回到母校來看看、走走。 我們一群女孩子,七嘴八舌地擠進校長室裡面與久違的校長會面,順便聽聽校長對於十二年國教的看法。
政府已經積極在擬定並推動十二年國教的方針,十二年國教是勢在必行了。明星高中該如何維持學校的水準及知名度,相關的配套計畫也應該要開始研擬。 許多人認為十二年國教會衝擊到升學一流的明星學校,學生素質可能會因為學區的劃分而有所下降。但是,換另一個角度來思索,如果明星高中能夠用多元入學的方式讓各地的人才進入就讀,或許可以跳脫學區劃分的限制。 以師大附中來說,由於附中本來就有音樂班、美術班、資優班(科教班)的特殊教學,近年也規劃加開了語言班增加學生入學的多元性。這些特殊教學班招生不受限於學區劃分,吸引全國菁英流入,學生的素質具有一定的水準。
十二年國教對於明星學校的衝擊確實不小,許多名校擔心因為學區的關係,學生素質下降,如何維繫學校的知名度與高升學率是各個明星學校所要面臨的挑戰。我認為現在再爭論是否要實行十二年國教已經是為時已晚,如何規劃好學校的配套措施,讓優秀的學生進來,才是明星學校應該首要重視的。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給你拍拍手~~~~
我修心理學測驗法的時候 老師就告訴過我們 智力測驗與所有其他的測驗都是建構的 不同的理論建構出不同的測驗法 所得到的結論也不盡相同
台灣的教育長久以來都是用一元化的聯考制度來壓制學習的多元性 就像之前不考作文學校老師就不重視作文教學 台灣的學校教育被考試制度牽著鼻子走
但是 現在雖然開放了多元化的入學 學生的壓力就真的減輕了嗎? 我很訝異看到現在學生一點都不快樂 太多太多的補習班要去 從英文數學甚至是作文(我以為從小到大知識的累積和閱讀就可以讓人寫出好文章 沒想到這都需要去補習) 多元化真的有讓學生自在第入學嗎?
我認為根本問題出現在篩選的制度
因材施教 應該市政府現在需要重視的事情
不是每一個小孩都需要一樣的教材 考試也不該只有一種方式
之前建構式數學為何會失敗? 除了師資問題無法銜接 篩選制度還是用傳統數學的考法 建構式教學當然會失敗 因為教育和驗收的方式的不適當
但是 另一個值得我們深省的事情是 如果沒有一套考試的標準 學生該如何入學?
我認為這是教育當局應該去謹慎省思的議題 如何能夠把合適的學生送到適合的學校 這應該遠比如何把學生送到明星學校來的重要吧!
經常聽到打破明星高中的口號,相信其初衷大家早已忘了,或者根本從未聽聞過。
因此明星高中經常死得不明不白。
其實問題不在明星高中,而在「明星化的正規教育體制」,這種教育體制如何培育人才?「篩選、篩選,還是篩選」
從古早的初中入學考試,到高中聯考、大學聯考,國家對於莘莘學子的唯一作為就是不斷的「汰蕪存菁」,這種做法看似合理,其實浪費了寶貴的人力資源。那些被篩掉的,其實只是未經適當的琢磨。儘管篩選式的教育有其根本性的問題,但我們卻對它如此習慣,甚至認為這是唯一具有正當性的正規教育。
也因此,明星學校在閃耀的同時,也背負了結構性的原罪。
假使打破學區之後,所有學校的素質沒有一併提升,假使延長教育年限之後,升學壓力仍然漲停板(因為篩選式的大學入學機制依然存在),那麼,明星高中之死終究輕如鴻毛,而無泰山之成。
我是支持「去明星化」的,但絕非「去明星學校」,我所反對的,是獨裁無二的篩選式教育體制。
美好的吉光片羽,燃盡而悼念之前,至少、至少,我們能做的還有省思。
其實高中生活是人生的重要階段之一,在那個階段,鍛鍊的是一種生活態度與學習精神,許多人包括在我都對那段時間有者特殊的感情,我也很能了解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