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遠、中、近、特」景
PeoPo應援團是公共電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推出的新網路節目,從10月份開始將針對「遠、中、近、特、訪」的拍攝方法,作一系列的介紹。
(本集字幕分享)
歡迎來到PeoPo應援團,上周我們複習了「遠、中、近、特、訪」的拍攝方法,提供給新手公民記者參考,接下來我們就要慢慢「肢解」,ㄟ 不 不 不 是「拆解」「遠、中、近、特、訪」這個原則,讓你更加了解喔!今天就一起來認識,什麼是遠景、中景、近景跟訪問吧!
初學者來到一個新聞現場,我們建議你拍攝,遠景、中景、近景、特寫跟訪問幾種鏡頭。
遠景,Long Shot,可以介紹出大環境的位置,譬如說「清水寺前廣場停了好多輛車」「旁邊還有民宅」。
中景,Medium Shot,可以呈現出部分環境的介紹,譬如說「清水寺門口 有隻石獅子」。
近景,Close Shot,介於中景和特寫之間的鏡頭,剪接時可以用來進行畫面的轉接。
而特寫,Close Up,就是更清楚看見局部細節,畫面的感覺也最有張力。
講得更白話一點,「遠、中、近、特」就是由遠到近來拍攝,既要讓觀眾看清楚大環境位置,也要看到細節的部分。
接著,我們來分享該怎麼拍,拍攝時,我們建議初學者把數位相機定住,也就是「定cut」來拍攝。暫時不要進行攝影機的運動,保持畫面的穩定度,記得每個畫面定住拍五到八秒,後續剪接的時候,就有穩定的畫面素材了。
接著我們多拍幾組「遠、中、近、特」的鏡頭,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剪接時只要交叉剪接,畫面就會很流暢了。
不過如果你天生反骨,或者是很鐵齒,都拍遠景或大景,剪起來就會變成這樣,感覺看不到重點怪怪的,如果你都拍近景或特寫,就會變成沒有報導的焦點。所以「遠、中、近、特」的鏡頭都要拍到,再交叉剪接,初學的公民記者們就很容易上手啦。
看到這裡,我知道你在狐疑了,不是說「遠、中、近、特、訪」嗎,怎麼這一集只有介紹「遠、中、近、特」呢?別擔心,因為訪問實在太重要了,我們會有專集另外介紹,敬請期待,下次見囉,掰掰!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