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COY8】青年工作坊 提倡新議題「健康與氣候變遷」

2012/11/29 11:43
2,50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健康一直是民眾切身關係的議題,許多人可能並未意識到,「氣候變遷」其實正在影響著我們的公共衛生、疾病風險與死亡率。國際青年會議COY8第二天的氣候變遷工作坊中 (),便有一場特別討論氣候變遷與公眾健康。

 
 

 

 

  圖/左為英國Health Planet的代表Jonny,右為紐西蘭IFMSA的代表Rennie 

 

 

 

    這場由兩位學生單位合作舉辦:英國的健康地球Healthy planet國際醫學生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Association, IFMSA)。與會的各國青年,泰半都知道環境和一些相關的疾病相關,但是想進一步探究。紐西蘭青年代表大衛說:「通常易受到災難損害的地區,健康風險的問題也較大,所以這兩個部分很多時候都需要被一起討論。」在地的阿拉伯青年也說:「海平面上升,會影響阿拉伯半島的土地面積,大家的健康和環境就受到衝擊。」

 

 
 
    來自紐西蘭的瑞妮(Rennie)代表IFMSA發表引言,她說健康社群(Health community)有在討論氣候變遷的部分,多是由暖化升溫1.5度到2度的情境,但可惜目前尚未有完整定案。健康與環境風險評估、工業快速脫碳製程所產生的環境衝擊,與化石燃料對空氣造成的汙染,瑞妮透過這三個科學問題的數據資料,讓大家從自身角度思考「健康是否重要?」隨後,瑞妮引導大家思考健康的價值與社會關聯性:它與人權相關、與經濟相關,並且援引英國倫敦大學的一份報告名稱作為小結─「二十一世紀,氣候變遷會是健康的最大威脅。」
 
 
      接著,英國的強尼(Johnny)提到,水資源取得、糧食危機、傳染性疾病的分布、自然災害,都因為氣候變遷而影響了不同區域民眾的健康。今年美國珊迪超級颶風(Sandy Superstorm),還有歐洲巴黎的熱浪侵襲,都讓大眾的健康直接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而這些極端氣候,其實正在世界各地發生。水資源匱乏與和室內的空氣污染,各別有每年200萬人致死率;此外暖化也使得瘧疾分布不同,目前瘧疾每年使得9多萬人喪命。而最容易直接受影響的族群包含小孩、老人、營養不良的族群等,而間接影響的範疇,較取決於健康問題的社會決定因素,強尼指出在生態系統的崩壞,被迫移民或遷居、族群衝突,還有經濟的不穩定等,都是間接影響健康的範疇,這些都和我們民生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交通運輸方面、飲食習慣上減碳,或減少空氣汙染等,我們都可以努力去實踐。
 
 
      除了影響的直接和間接,為何要重視健康的好處,也在工作坊的第三部分被提到,兩位講者共同提到了一個循環:環境→健康→經濟。如果解決了環境問題,不單是讓民眾的健康品質提升、讓社會的健康成本減少之外,也在經濟層面減輕社會負擔。國際的回應部分,在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中提及健康的比例過少,而針對這次第十八屆的COP18會議,如何促使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期中實行,是兩位講者想要在此次會議推行的,其他如:商業模式、科技轉移協助、京都議定書第六條規定中的教育和實際的參與,都還欠缺大家的努力。
 
 
      最後一部分,瑞妮也分享了醫學生們在世界各地努力的成果,如 IFMSA的前任秘書長台灣大學醫學系張恆豪,透過與幼稚園小朋友邊玩邊學的方式,教育他們從小愛護環境、並維護公共衛生的觀念,被當作重要的範例。
 
 
      工作坊結束前,瑞妮用十分鐘時間,讓大家腦力激盪:健康議題和您目前投身阻止氣候變遷的工作,能夠有什麼相關?在經過三組的討論後,大家提出了數點,德國青年鼓勵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搭乘,既減少空污也減少二氧化碳、澳洲青年提出要釐清皮膚癌症和氣候變遷的關聯性、黎巴嫩青年要利用健康遊說政策改變、加拿大青年也希望用柔性的教育去改變。工作坊最後,英國的強尼希望大家都能落實想法,轉化成立即的行動,「Be the change; go and do it!」
 

 

 註:第二天的國際青年會議是四個階段的氣候變遷工作坊,同時利用7間教室進行不同的課程學習,包含: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初階課程、環境與教育的有效溝通、行動策略腦力激盪、2015年的社會變遷與環境策略、如何建立草根性組織等。大家在青年會場的大廳,看著早上剛寫好的大會議程,思考著要前往哪一個培訓工作坊,這些工作坊由不同國家青年自主發起,經過青年會議的委員們篩選後,再安排進一步的時間、場地和器材。今年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共申請了5場工作坊,通過審核舉辦的共有三場:島嶼的一天、我們代表氣候難民,以及如何建立草根性組織。

 

低碳生活部落格閱讀:http://lowestc.blogspot.com/2012/11/coy8.html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