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代間遺傳 30年志工不間斷 家扶9000名志工領悟施比受更有福 台灣在兩岸三地中最樂於做志工,是香港的1.2倍,中國大陸的4倍
家扶大專青年於今年暑假到蒙古國擔任志工,體驗服務學習
聯合國在1985年12月正式宣佈每年12月05日為國際志工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也鼓勵各國政府舉辦慶祝活動,表揚志工付出的精神,以及增加更多相互交流的機會。我國也在2001年1月20日頒布志願服務法,希望整合願意投入志願服務工作的人,除了發揚志願服務美德之外,更希望有效的運用志願人力資源,促進社會發展及提昇國民生活素質。根據英國慈善援助基金會(Charities Aid Foundation)的調查指出,台灣在兩岸三地中最樂於做志工,是香港的1.2倍,中國大陸的4倍;家扶基金會最近調查也發現「志工是台灣兒童少年最想為社會做的一件事」,這些都顯示出我國國民對社會責任的認同和具體行動的表現。
家扶基金會是我國最早運用志願服務工作的社會福利機構,早在1977年,家扶基金會就提倡志工服務,目前約有9,000名志工,分佈在全國各地家扶中心,參與居家關懷服務、課業輔導服務、陪伴青少年成長、親子活動、夏令營、以及支援各項活動。他們不畏烈日、不怕寒風,只要那裏有需要,一定跟隨家扶中心全力以赴、奉獻心力。尤其發生921大地震、莫拉克風災、屏東水患等天災時,他們不但支援現場救援工作,連後續的家庭重建服務工作也不缺席。他們貢獻自己的時間、自己的專長,這種服務他人的熱情和精神,不但令人讚佩,更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原動力。
貧困兒童在受教育的過程中,經常面臨課業乏力指導,導致學業低落。根據家扶基金會2012年出版的《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生活趨勢調查報告》顯示,有56%平常在家沒有人可以教導功課、54%在暑假沒有參加任何學習課程、50%沒有機會去補習或參加課業輔導。因此各家扶中心成立課業輔導班,由課輔志工每週安排固定時間來幫貧童複習課業、指導功課。小清每個星期四和星期六都會到家扶中心參加課業輔導,他覺得大哥哥教得很好,把原本在學校沒聽懂的,都弄清楚了,上學期的成績也有進步。課輔志工希翎說:「我們把定期到家扶中心指導課業的事,當作是跟孩子之間的承諾。我們會盡力安排時間來幫助這些孩子的功課,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益。尤其每次看到孩子熱切期待,就覺得自己好像多了個可愛的弟弟或妹妹,這是金錢換不到的感動,能陪孩子走一段成長的路非常值得!尤其他們在課業學習上不再困惑,成績也進步了,更讓自己覺得施比受更有福!」。
家扶資深義工許基聰說,從單身到結婚,三十多年來一直在家扶中心當志工,年輕時參與籌辦兒童夏令營活動,看到貧困孩子們在活動中的學習和快樂感,自己也跟著喜悅。而每年的家扶募款園遊會更是全力以赴,幫忙勸募攤位、找贊助人,就是希望能為家扶籌募更多的錢幫助弱勢家庭。除了活動參與之外,許基聰發揮自己的水電專長,義務幫助低收入家庭修繕門窗、房舍;十幾年前更加入寄養家庭行列,前後已照顧過十幾位寄養兒童。許基聰是志工家族,一家人都是家扶中心的長期志工,他的大兒子是職業軍人,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他說:「爸爸媽媽從小就帶我參加家扶中心大大小小的志工活動,我是參加家扶志工活動長大的。等兩個小朋友再長大一點,我們要祖孫三代一起做志工,把這份愛繼續傳承下去。」
家扶基金會林柏榕董事長投入家扶志工服務逾30年, 三十多年前創辦台中市生命線協會,培訓了上千名專業志工投入自殺防治工作;1995年共同發起成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並在全國設立志工服務站關懷孤苦無依的獨居老人。這些年來貢獻他的智識與時間於兒少福利領域不遺餘力,提供專業諮詢、資源連結、並協助貧窮線與揹債兒法案之倡議,更致力推動家扶志願服務的發展。林柏榕董事長對於志工服務深有同感,他表示:「志工是促進社會祥和發展的重要推手,家扶基金會長期發展志願服務,自1977年成立志工團以來,已推動35年。這些年來家扶國內志工人數持續增長,到目前已成長近9,000人,同時也有近千位的大專院校學生和企業志工參與扶幼服務。
此外,基於愛心無國界,近年家扶積極推動國際志工交流,每年都有不少外國志工來台服務,也幫助受扶助的貧童有出國參加志工服務的機會。藉由辦理國際志工交流服務,海外志工和弱勢家庭的兒童及少年相處,彼此學習不同文化間的生活和禮儀,對這些可能沒有機會出國的大多數貧童來說,不但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也是很棒的互動學習機會。今年宜蘭家扶中心、台東扶中心的受助青年獲得政府的補助,利用暑假到蒙古國做志工,他們在受助和助人之間的收穫和成長相當大;宜蘭家扶中心的阿志說:到了蒙古,看到那邊的貧困家庭生活狀態,才覺得自己真的很幸福,有水、有電、交通又方便,受教育的機會比他們多太多。因此,家扶基金會積極透過青年國際志工服務的推動,提供弱勢兒童少年有更廣的國際觸角;此外也呼籲社會大眾一起來做志工,不分年齡、不分職業,不分國籍,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手牽小手投入有意義的志工生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