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高蹺鴴」與「白冠雞」

2013/01/29 11:50
1,518次瀏覽 ・ 0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榕樹學堂訊】人與自然對話,環境權才能實現;而對話的開始,就是從近處,開始生態調查及記錄,瞭解它們後,再來談週遭生態保育,或許才是根本之道。
所以,榕樹學堂以這個原則為中心,開始了「內湖四期帶狀公園」、「汐止明峰街」、「秀峰之肺」、「內湖高工」、「三民國中」、「八里左岸」、「紅樹林捷運站紅樹林步道」、「高雄燕巢義大醫院」、「高雄燕巢兒二公園」、「建國北路榮星花園」、「寶湖樹木銀行(位於內湖四期帶狀公園前、民權東路6段210巷與206巷間)」、「湖聖公園(位於民權東路6段123巷20弄底)」、「游美公園(位於民權東路6段210巷143弄)」、「北投公園(含附近的兒童公園、新北投捷運站後方公園)」、「淡水捷運站」、「大湖公園」、「碧湖公園」、「汐止圖書館」、「大安森林公園」、「五股溼地」、「蘆堤溼地」、「關渡自行車道」、「觀山公園」、「桃園八德思源公園(含附近農田)」、「圓山公園」、「長壽公園(位於圓山大飯店後方)」、「金龍湖(汐止區)」、「台大醉月湖」、「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台北植物園」、「新北市政府廣場」、「228紀念公園」等地區的生態調查及記錄。
102年1月27日,我們來到了「關渡自行車道」、「觀山公園」以及「八里左岸4.1k-0.8k」。我們從「觀山公園」、「關渡自行車道」至「八里左岸4.1k-0.8k」 ,雖來回僅觀察了一次,但收獲很多,除了與之前所發現的粉紅鸚嘴、褐頭鷦鶯、紅尾伯勞、喜鵲、灰鶺鴒、綠繡眼、白腹鶇、赤腹鶇、紅嘴黑鵯、紅冠水雞、蒼鷺、夜鷺、小白鷺、大白鷺、黃頭鷺、花嘴鴨等鳥類及動物,再次相遇外,另外,也新發現了「藍翡翠」、「翠鳥」、「高蹺鴴」以及「白冠雞」。
其中,「藍翡翠」最為稀有、「翠鳥」最亮麗,因而先介紹給大家。之後也將身體雖然小,但也是非常可愛的「粉紅鸚嘴」與「褐頭鷦鶯」介紹給大家了,所以接下來,應該是將「高蹺鴴」與「白冠雞」介紹給大家了。以下,就請大家慢慢欣賞「高蹺鴴」與「白冠雞」非常可愛、美麗的樣子。另外,「白冠雞」與「紅冠水雞」有什麼不一樣呢?
圖、影片/胡綺萱、楊春吉
一、高蹺鴴

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4n1lzmRHI&feature=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1ifp2b_36M&feature=youtu.be

照片

 

照片

二、白冠雞

照片

三、紅冠水雞

照片

(以下文/出自於廖本興著/台灣野鳥圖鑑-陸鳥篇 /晨星出版)
高蹺鴴/長腳鷸
屬名:長腳鷸屬  英名:Black-winged stilt  別名:黑翅長腳鷸
生息狀況:冬、普/留、不普
特徵
*虹膜紅色,嘴黑色細長。腳甚長,粉紅色。
*繁殖羽雄鳥有頭、頸全白者;亦有額白色,頭上至後頸黑色,後頸與背之間白色者;有些個體眼上方黑色。背及翼黑色具墨綠色光澤;腹面白色。雌鳥似雄鳥,但背部暗褐色。
*非繁殖羽下嘴基橘色,頭上至後頸灰褐色或白色;雌鳥背部褐色較濃。
*幼鳥嘴基橘色,背面褐色較濃,有淡色羽緣,腳橘紅色。
*飛行時背中央、腰至尾上覆羽白色,翼黑色,幼鳥及亞成鳥翼後緣白色。長腳伸出尾後。
生態
分布於歐亞大陸、非洲、印度、中南半島、東南亞、澳洲等地,棲息於鹽田、草澤、魚塭或休耕水田等地帶,結群活動,喜於淺水濕地休息與覓食,以嘴左右掃動捕時水生昆蟲、螺貝、小魚蝦、軟體動物等為食。早期為冬候鳥,1986年首度於大肚溪口繁殖,1992年起台南四草鹽田有集體繁殖情形,2003年起台北關渡也有繁殖紀錄。繁殖期為3~7月,築巢於水邊土堆或田埂上,以草莖為巢材,雌雄共同孵卵,雛鳥為早成性, 出生不久即能自行覓食,繁殖期親鳥有激烈護雛行為,遇有入侵者會飛起高聲尖叫,並飛近驅離入侵者,也會有「擬傷」動作。

白冠雞/白骨頂
屬名:骨頂屬  英名:Eurasian Coot 別名:骨頂雞、烏雞仔(台)
生息狀況:冬、不普
特徵
*虹膜紅色。嘴、額甲白色。腳黃綠色,趾間有瓣蹼。
*全身大致黑色,飛行時次級飛羽末端白色。
生態
廣布於歐亞大陸、北非、印度、新幾內亞、澳洲及紐西蘭,春夏在高緯度地區繁殖,秋冬南遷至較溫暖的地區度冬。群棲性,常成小群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草澤、魚塭、湖泊、池塘等開闊水域或草叢地帶。腳趾特化為節3趾互不相連的瓣蹼,每趾蹼有3節。呈橢圓形,利於在水上、陸上行動。主要以水生動、植物為食,常潛入水中找食水草。喜浮游、穿梭於水草叢間,頸部一伸一縮地前進,需助跑起飛。

紅冠水雞
屬名:黑水雞屬 英名:Common Moorhen  別名:黑水雞、田雞仔(台)
生息狀況:留、普
特徵
*虹膜暗紅色。嘴、額甲鮮紅色,嘴先黃色。腳黃綠色。
*成鳥頭、頸、腹面灰黑色,背、翼及尾羽灰褐色。脇有白色條紋,尾下覆羽兩側白色。
*幼鳥嘴、額板黃褐色。背面褐色,腹面灰褐色,腹中央白色,脇有白色條紋。尾下覆羽兩側白色。
生態
除澳洲外,分布遍及全球。常成小群出現於湖泊、池塘、魚塭、沼澤、水田、溪畔等地帶,喜於水面緩慢游動,常穿梭於草叢或浮游植物間翻找食物,也會於陸地上取食,活動時尾羽不停翹動。不善飛,需助跑才能起飛;善游泳,頭部一伸一縮地前進。以水生昆蟲、軟體動物、螺、植物種子為食。築巢於水塘或沼澤邊,以水草為巢材。雌雄共同營巢、抱卵與育雛,雛鳥為早熟性,出生不久即跟隨親鳥覓食,親鳥會輕咬食物,讓雛鳥練習取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