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中國醫草--艾草的認識

2013/03/22 04:12
5,137次瀏覽 ・ 3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9
檢舉

介紹艾草的用途、綠色療癒的功效。

並DIY艾草小抱枕及製作艾草條。

中文學名: 艾草

二名法: Artemisia argyi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菊目

科: 菊科

屬: 蒿屬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
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常有橫臥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一250厘米,有明顯縱棱,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并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厘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基生葉具長柄,花期萎謝;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側具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齒,干后背面主、側脈多為深褐色或銹色,葉柄長0.5-0.8厘米;中部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菱形,長5一8厘米,寬4一7厘米,1-2回羽狀深裂至半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側有1—2枚缺齒,葉基部寬楔形漸狹成短柄,葉脈明顯,在背面凸起,干時銹色,葉柄長0.2一0.5厘米,基部通常無假托葉或極小的假托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淺裂或3深裂或3淺裂,或不分裂,而為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橢圓形,直徑2.5—3.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每數枚至10余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狀花序或復穗狀花序,并在莖上通常再組成狹窄、尖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后頭狀花序下傾;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小,草質,卵形或狹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綿毛,邊緣膜質,中層總苞片較外層長,長卵形,背面被蛛絲狀綿毛,內層總苞片質薄,背面近無毛;花序托小;雌花6一10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紫色,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甚長,先端2叉;兩性花8—12朵,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檐部紫色,花藥狹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不明顯的小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于花冠,先端2叉,花后向外彎曲,叉端截形,并有睫毛。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于家中以“避邪”,乾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臺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關于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

染料作用: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還具有功能性作用。

印泥配料:印泥的主要原料是朱砂、朱鏢、艾絨、蓖麻油、麝香、冰片等調和而成。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亞洲東部,如朝鮮半島、日本、蒙古。

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以及陜西及甘肅等均有分布。

其適應性強,普遍生長于路旁荒野、草地。

只要是向陽而排水順暢的地方都生長,但以濕潤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

艾草粿
  (黑粿)艾草粿為閩粵(潮汕)地區一種特色食品,主要在清明、端午時節祭祀之用。(具體可參見“粿”詞條)。
  首先準備好糯米干粉,磨得越細越好,艾草準備多些,芝麻、花生適量,豬油適量,黃片糖和白糖適量,柚子樹葉或者芭蕉葉若干。
  艾草用清水洗凈后,入大鍋裡煮開,其間加一點點蘇打粉一起同煮,這樣可以使艾草容易煮爛,煮好艾草后,撈出再用清水洗凈,然后擠干水分備用。
  把花生和芝麻洗凈后,分別入鍋裡炒香,然后放入攪拌機攪碎備用,黃片糖切碎加入花生芝麻餡裡,再加入適當的豬油和白糖,攪拌均勻后,制成艾餈粑的餡備用。
  用適量的黃片糖放入鍋中煮成水狀,然后把糯米粉置入大盆,加入黃糖水及處理過的艾草,一起搓揉,盡量揉久些,以便艾草能充分的和糯米粉攪拌均勻,水不可一次加太多,慢慢加入,因為艾草也帶有水分,揉好的面應該不干不濕,就像做包子似的面那麼樣便可。
  抓一團面,揉圓後,在中間挖開個洞,裝入芝麻花生餡,然後輕輕包好,再揉搓一下成圓形狀,蒸籠裡墊上柚子葉,把做好的艾餈粑外表抹上一層花生油,然后輕輕置于柚子葉上,置爐上旺火蒸20分鐘即可。
  此外,裡面還可以包豆沙、酸菜等其他餡。

與端午節
  懸艾草: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可見,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古早。端午節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后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邱美珍(北市圖樂齡學習中心、步道協會講師)

台北市萬華區402綠化教室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