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受虐兒遠離恐懼 讓傷在愛中痊癒

2013/05/15 09:00
2,124次瀏覽 ・ 2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陳郁雁/新北市報導】阿勇(化名)小學二年級時,爸爸長期失業,生活作息和大家都不同,當爸爸晚上清醒時,若一時情緒不滿,就會把睡夢中的阿勇和哥哥叫起來,莫名就是一陣辱罵,甚至要他們在深夜時出外去替自己買東西。長期的精神虐待和言語暴力,總是讓睡眠不足的阿勇精神不濟,上學頻頻遲到。學校老師觀察一段時間後,決定通報社會局調查,新北市家庭扶助中心從此開始介入阿勇的生活,重新教導阿勇的爸爸如何正確使用親職的權力,同時也讓阿勇的家逐漸建構完整的家庭功能。

 
 

受虐兒阿勇 兒童少年保護服務
新北市家庭扶助中心隸屬於家扶基金會之下,在一九六九年成立。主要提供家庭扶助、兒童少年保護、寄養,以及遲緩兒童的早期療育等服務。

阿勇與哥哥長期受到爸爸的精神虐待,但因媽媽長時在外工作,明知丈夫對兒子不當管教,卻無心插手。新北市家庭扶助中心兒童少年保護組社工督導彭淑鈴說,初期與阿勇的媽媽接觸,發現她總是忙於工作而無力處理家務,雖然曾和丈夫溝通,但見他置之不理,於是她也索性放任問題持續發生。

彭淑鈴說,通常在接到通報之後,家庭扶助中心會評估個案整體狀況,透過社工每月定期關懷與訪視,了解這個家庭目前的需求。大部分案件的家庭,父母或監護人都無法給子女完善的保護或教養,因此主要針對個案的需要給予幫助,例如心理諮商或急難救助金。因此,在個別關懷了解後,即使阿勇的媽媽期待能單靠社工的力量輔導爸爸,社工還是坦白地告訴她也有身為媽媽應負的責任與義務。

兒童少年保護的工作不是單純輔導受虐兒,而是從整個家庭的心理、環境、經濟面向一起進行,但仍以確保兒童的安全性為主軸。彭淑鈴說,社工們其實都知道特別要費心溝通的對象應該是施虐者。因為施虐者經常強烈抗拒外力介入家庭,此時社工必須耐心溝通、建立關係,採取傾聽的方式,再用同理心開導。

施虐者的抗拒 突破受虐兒心防
彭淑鈴認為抗拒是兒童少年保護服務中最困難的問題。初期與個案接觸,不論是施虐者或受虐者都會有不同型態的抗拒表現。許多失暴的父母會覺得「這是我的小孩,關你們什麼事?」或「小時候我爸媽也是這樣教我的!」可能會對社工做出咆哮、摔門、掛電話等等直接的反抗行為。

受虐兒卻和大人不一樣,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施虐者為受虐者父母者高達八成五以上,本應是孩子最親近的父母卻成為傷害他們最深的人,所以受虐兒普遍不信任陌生人,會採取沉默、說謊或敷衍的態度軟性抗拒。因此社工會與學校老師策略性聯盟,取得受虐兒在校的資訊,並且清楚和孩童說明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內容;另一部分,也期待他們能了解自己的權益。透過耐心陪伴與關心他們的生活,逐漸打開受虐兒的心防,使他們願意描述自己的心理狀況,於是能對症下藥。

新北市家庭扶助中心社工師王俞涵表示,多數的受虐兒是沒有信心的,覺得自己家裡貧窮或課業成績低落,什麼都比不上別人,在家沒有父母的關愛,在學校沒有同儕願意與自己互動,甚至在老師眼裡也是個麻煩人物。對於幾乎要自我放棄的孩子,社工能做的就是陪伴他們,透過每次的會談或活動,讓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同的正向經驗,使他們發展生活適應的能力。

針對阿勇的個案,社工總共花費大約兩年的時間才讓整個家庭回到正軌。透過輔導阿勇的爸爸面對失業的挫折,他開始願意參加職業訓練,也有了找工作的動力,雖然還沒有穩定的就業,但已經清楚意識到自己必須努力,也不能將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目前阿勇與哥哥就學的狀況也很穩定。彭淑鈴說,輔導的過程中看不到施虐者立即的改變,但可以看出改善,是漸進式的學習,「兩年的歷程中,可以看見這個家庭走向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

精神與肢體 杜絕暴力代間傳遞
一般而言,肢體暴力比精神暴力的案量類型多,但只是因為外在的傷口或疤痕明顯可見,因此較容易透過通報系統分派到各個單位。彭淑鈴說,精神虐待是難以界定的,因為沒有具體的數據或驗傷證明可以說明怎樣的程度構成精神虐待。只有專業的醫師或工作人員判定,才能確切認定個案屬於精神虐待受虐者。另外,這種類型家庭的家長秉持的親職教養概念也都覺得自己沒有錯,所以潛藏案例非常多。另外,性虐待和六歲以下未就學的兒童,因為缺乏保護網絡,不被發覺或通報的可能性極高。

奇特的是,彭淑鈴說,有許多研究指出,很多施虐者過去可能也曾是生活在不當管教或家庭暴力的環境中,導致他們在長大成人之後,將一切合理化,發展成暴力的代間傳遞。也就是說,若未能幫助受虐兒處理受暴經驗,他們長大之後也極有可能把暴力模式循環到下一代,學習以暴力的方式對待他人。

彭淑鈴說,社工的介入是一項重要的關鍵,因為施虐者會體認到「有人在監督」,社工同時也會告知他們虐待孩童所需負擔的法律責任,所以通常能有效使受虐比率降低。配合定期關懷和輔導,可以明顯看出幫助家庭功能恢復的成效。

新北市家庭扶助中心社工工員曾德明認為,兒保社工是一份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必須具備誠懇的態度,讓個案了解社工人員的立場,同時還得隨時面對個案的危機事件。王俞涵也說,社工不是聖者,無法藉由法律規定改變任何一個失去功能的家庭,但透過愛的傳遞,是可以改變的。「我們無法一輩子陪伴這些受虐兒童成長,但透過一個微笑及真誠的關懷,將會是開啟他們新的光明人生的重要樞紐。」

 

 

延伸閱讀

新北市家庭扶助中心官方網站

Yahoo奇摩募款專案「用愛包圍受虐兒‧讓孩子遠離暴力」

Yahoo奇摩募款專案「兒少心理創傷復原計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