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小大人家計一肩扛-519喘息樂活遊

文字-A A +A

親職化兒童創造屬於自己的童年生活

「我放學後先買飯等媽媽帶弟弟回家,先洗衣服、整理房間,等他們回來後,先幫弟弟洗澡,再泡奶粉、換尿布,這些我都可以一個人完成。」今年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小君的童年生活。根據家扶基金會「2011臺灣弱勢兒童親職化現況調查」結果公佈,發現臺灣地區有八成以上的弱勢家庭兒童少年不僅需要幫忙做家長,還需要協助照顧家庭成員、提供情感支持與陪伴…。

南台北家扶中心與中國信託慈善事業基金會自101年執行親職化兒童服務方案,發現小大人在家庭生活中,扮演著照顧家人的角色。而家扶調查,小大人們來自國中小學的孩子,面對上述家庭照顧責任,大都感受疲勞、焦慮,也認為這些是應有的責任,扛在肩上為家人負責,但同時看見同學享有愉快的童年生活,總是會感到落寞,因此家扶小大人的生心理都面臨著許多矛盾與煎熬。今日(5/19),南台北家扶中心邀請小大人和他們的家人,約計150人,一起出發苗栗飛牛牧場,藉此機會踏青、暫時遠離平時忙於照顧家人的環境裡;同時,在溫馨五月裡,南台北家扶中心表揚堅強樂觀的媽媽,讓孩子懷著感恩的心,慰勞母親平時的照顧。

南台北家扶中心為了讓「小大人」能在童年生活擁有美好的回憶,安排系列親子互動及放鬆行程,邀請家扶小朋友與家人一起製作冰淇淋、彩繪立體肥牛,尋找被遺忘的童年生活。小君在這次活動中,第一次製作冰淇淋,興奮地將糖、牛奶和鮮奶油放入攪拌,小君就很疑惑該如何變成「冰」淇淋呢?原來還要再放在冷卻桶裡攪拌,才有冰淇淋好吃。小君和家人第一次品嚐全程手工自製的冰淇淋,在過程中也發生許多趣事,例如弟弟情不自禁地把牛奶喝掉了、小君攪拌的力氣太小了,需要媽媽的協助才能完成。全家人一起完成的畫面,深烙在小君的腦海裡,小君也希望未來日子,全家人可以一起迎接面對。另外一位小大人,今年就讀國一的小慈,因為母親在餐廳工作,不僅平日很晚回家,假日更是忙得不可開交,為了體諒母親賺錢養家的辛勞,小慈與六年級的弟弟回家後,不但得應付學校課業,還要包辦洗衣服等家務事,以及照顧年僅一歲多的弟弟,有時小慈甚至揹著弟弟到圖書館查資料、寫作業,這樣艱難的生活,卻沒有讓她退縮,小小的肩膀一肩扛下一個家的重量。今日小慈和全家人一起出遊,這對小慈來說,是非常難得可貴的機會,因為媽媽工作非常忙碌,即便休假時,但也考量家計而缺乏機會到郊外踏青,這次全家人來到牧場,看見生活中少見的乳牛、羊和雞。而且南台北家扶中心安排彩繪DIY課程-彩繪肥牛,小慈運用的顏色都非常鮮豔,這也看得出小慈在這次出遊的活動中,非常開心與家人一起的機會。這些愉快的出遊回憶,為小君和小慈的童年,增添更多豐富多彩的生命相簿。

南台北家扶中心在溫馨五月中,表揚堅忍不拔、樂觀面對的媽媽們。其中,擔任助理的何媽媽,去年家中突然失去家中的支柱-何媽媽的先生。何媽媽面對喪夫之痛,看見一對子女正在茁壯成長,何媽媽不假思索便扛起家庭照顧責任以及照顧年邁的公婆的為人媳的態度。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學後,在公司扮演助理角色,在家裡扮演媽媽、媳婦角色,從不喊苦。面對孩子不會的作業、考試,何媽媽求助同事或上網,陪伴孩子尋求解答。這樣的生活動力,來自於孩子們天真無邪的臉龐,何媽媽總是不願多說自己的疲累,堅強樂觀面對未來的生活。另外,李林阿嬤今年73歲,這時本應是享清福的日子,但是面對中年的兒子中風、媳婦離家,留下年幼的孫子呦呦待哺。李林阿嬤扛起家庭裡外所有事務,在外打零工,還要帶兒子到醫院復健,每天準備三餐給孫子們帶到學校,為了就只是溫飽三餐。所幸,孫子們都非常上進,在學校表現都很不錯,這是阿嬤最好的禮物。

 南台北家扶中心陳美君主任表示,目前約服務795戶家庭1,541名兒童,在服務過程中,發現許多「小大人」現象的孩子,因此在去年開始執行「親職化家庭方案」,希望透過喘息服務、理家好幫手、成長團體等專業服務,幫助孩子面對家庭照顧責任,也期待運用今天的出遊機會,陪伴孩子如何學習放鬆。感謝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及社會大眾的愛心,看見家扶小大人的生心理壓力,與家扶一起推動「親職化兒童服務方案」,而家扶孩子長大後,與大家一同回饋社會。

備註:為維護個案保密資料,以上個案名字皆為化名。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9.01.12

magnolia

加入時間: 2009.01.12
494則報導
3則影音
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家扶小大人家計一肩扛-519喘息樂活遊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4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4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