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癸巳年˙欠「穗」

2013/06/30 22:14
3,407次瀏覽 ・ 9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9
檢舉

記者/陳佩芬  林怡均大林報導

台灣以農立國,每年端午節後,是第一期稻股成熟之際,農民們開始收割辛苦種植的黃金

照片

 

 

 

 

 

 

 

 

 

 

 

 

 

 

 

 

 

 

 

 

在嘉義縣大林鎮的農民也不例外

照片

因為氣候變遷,又加上鋒面的影響,今年的收成讓農民大失所望

照片

一樣稻穀 兩樣情

照片

農民們對今年的稻穀欠收,也只能樂天知命,在社會變遷下,導致大多數的農田休耕,致使素有大莆林穀倉之稱的大林鎮,鎮內的碾米工廠相際倒閉。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 2013/07/01 11:31

不贊成再用「政府補助」的方式解決這樣的問題。
台灣「以農立國」沒有人會反對;
感謝農民提供各種作物,就像感謝其他各行各業也很辛苦打拼,為我們日常生活投入一樣。

「農」的範圍,可以不止於「水稻」,
在氣候變遷下也有其他可以長得不錯的作物,更有不同的生產程序,可以使農產品加值。
而且在某個程度上來說,糧食自給率雖然不高,但「米」的產量卻可能是超過需求。
嚴重不足的,是國人喜歡吃的麥類製品(麵粉為大宗)。

任何行業都必須接受各種考驗,
許多其他行業從業者,更沒有田地可以依靠,遇到產業變遷、外移,一樣必須拿出第二樣、第三樣本事謀生;

政府用來補貼的錢,就是大家繳的稅集合而成,並不是無中生有。
欠「稅」,就更要考量每一筆錢的花費合理性;例如「教育」和「社服」的優先次序。
如果有一樣作物已經生產到「有餘」的程度,再持續補貼這樣作物,
可能只會讓這樣的情形更嚴重。

這樣的補貼,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