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稻田的祝福」_石門嵩山社區「千歲米」割稻
「來自稻田的祝福」_石門嵩山社區「千歲米」割稻
2013.8.10
感謝陳國志先生提供育苗照片
美好的仗已打過,8月起專心顧自己的肚子,不主動參與一些活動。然而上天總是有安排,意外收到蔡晶晶老師「主旨:來自稻田的祝福」e-mail,她說記得我喜歡地瓜要送我一些,我們是在1~2年前在土城、貢寮兩次課程認識,而我記得她的熱忱與真誠,所以和她一起參加石門割稻。
蔡晶晶老師是三芝國小老師1~2年級的導師,教書十幾年,她對環境教育很用心,會和我們說明北海岸每支造價上億的風力發電機對環境與人類健康的影響,好幾年來親自帶著學生種稻體驗,今年請同仁在三芝的梯田撥出一小塊給學生種越光米。
晶晶老師原是記者,課餘閒暇偶而會發表文章在報刊,看到北海岸地圖和蜿延山脈裡分散的村落,她數年來對土地與人「蹲點」的情感和行動力--讓人敬佩又感動,大家都稱讚她是「傳奇人物」。
石門曾是舉世聞名的產茶重鎮,因二次大戰產業逐漸沒落,當地面臨人口老化和青壯年出走等問題,留守的老農民人力不足,多仰賴休耕補助為生。
數年前石門嵩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江榮川號召社區居民,一起參加水保局舉辦的農村再生培根課程,找來一群阿公阿嬤上課,以為上課打瞌睡,混個便當吃,怎知有一大堆作業要寫,還要做田野調查、打電腦,歷經關懷班、進階班、核心班及再生班3年學習。
從小幫忙種稻的汽車教練_陳國志先生,去年接下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剛好里長、理事長想推動,於是提出自己蘊釀多年將百年梯田復耕的構想,找回人與土地的共生關係,連在幼教工作的太太都被拉下來寫計畫、作簡報。在101年春天,第一次播下越光米,1000斤的收成很快賣光光。
2012年11月24日,由社區、阿里磅生態農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天柏嵐(Timberland)共同合作,47名志工無畏低溫與風雨,在嵩山社區進行砌石、修復梯田,種植150棵茶樹,復育土地。志工們分享惜福感恩、幫地球、自己和後代創造未來。
政府補助農村再生計畫是美意,「租用插秧機核銷要發票或收據」「可是個人的農民收據只能寫賣農產品」「那我來幫大家爭取補助油錢總可以吧…」,與實務脫節的經費支用規定讓有心做事的人增加很多「莫名的溝通工作」。而且申請政府經費,即使公開支用明細,還是會有人說「是不是落入自己荷包」,沒領薪水,出錢出力還被嫌、被罵,「不依賴政府、自己想辦法」好像比較單純。
82歲的駝背股東阿伯,也在現場割稻,長輩吃苦耐勞打拼的精神,每個動作,每個Pose都是榜樣,晶晶老師說這是最令她感動的部分。
即使辛苦,既然接下自己生長家鄉的總幹事,仍想把梯田復耕做更好,於是今年陳國志先生改邀集12位股東,加起來超過「一千歲」,稱為「千歲米」,復耕面積從4分地擴大到6分地,僅在臉書公告,今年插秧就吸引200多人來體驗。
股東每人出資6000元,支付育苗、整地、插秧、施有機肥(沒有灑農藥)、收割、日曬…等各項支出,不只出錢,更重要是出力,插秧與收割大型農事活動時,每個股東都要參與,如果有事,自己要另外雇一個工人補足人力,至於每個股東下田時是否有能力做的一樣多、一樣好,陳國志先生說:「比較會割的去割稻、還有打榖…很多工作,最重要是大家一起幫忙把事情完成,凝聚向心力。」
石門梯田可以看到遠方的海,盛夏炎熱氣候、在小面積的梯田割稻是最辛苦的農事,手工割稻、打榖、再將一袋袋含著不少稻稈的稻穀用推車搬運出來。
傳統打榖機機器桶,分離稻穀與稻稈,仍有一些沒有分離,只好忍痛折損。
雖有些青米粒,整體而言,是栽種很漂亮又好吃的越光米,去年經農糧署協助由日本新瀉取得原種,第一次復耕後,日曬稻穀,販賣後留種,育苗稻穀有兩批共50 台斤,一批是第一次收割的成果(生長氣候相似)、另一批則是收割後再生稻的成果(稻穀比較新鮮),由陳國志先生先生自家育苗,兩批一起發芽,生長狀況差不多,發芽率約有8成,一個月後長2~3葉,全部作為本期的秧苗。
學生100多人的石門國小陳月華校長第一次下田體驗割稻,她的夫婿蹲出來的馬步一看就知道從小是農家子弟,校長希望未來學生有更多種稻參與。
晶晶老師參加南投茶文化課程認識這對夫妻,會逛248農夫市集的余家笑起來彷彿一個模子印出來,小五的于琳慧說:「割稻會弄髒!」媽媽站在身後接下她割的稻子鼓勵說:「弄髒沒關係,我們一起做。」大熱天十點多,汗流浹背,大夥一邊在田埂休息,一邊聽到割稻比較有經驗的人走在前方給大家鼓勵「快要割完,加油!」,紛紛站起身拿著鐮刀說「我也繼續!」「我也下來幫忙!」于家唸大二的兒子駿緯說:「最後一小塊留給我!」。我真的太幸運,和晶晶老師、感情很好的于家人共同完成這一區梯田的割稻工作。
田裡發現竹雞的蛋及幼雛,還有跑來跑去的綠色椿象,真有趣。
石門梯田臨近順天聖母廟香客禪房,潔淨的房舍和會議室,住宿一晚每人300元,餐費另計,附近有青山瀑布、尖山湖步道,螢火蟲…等生態,是辦理各項實作觀察研習的好場所。
香客禪房前好豐盛的割稻飯,股東們吃完繼續割稻,老家在台南的晶晶老師就像自家女兒般和阿姨、叔伯們說笑打招呼,晶晶老師說:「這兒讓我有家的感覺。」叔叔說:「以前割稻要持續做一個多月,因為一年只做一次,第一天當然全身又酸又痛,繼續做到第三天就會沒感覺。」「那麼熱,連續割一個多月?會不會有人吃不消做不來,中途跑掉。」叔叔笑著說:「咬得動空心菜管,就做得來」(台語發音,意思是只要吃得下,每個人都能做。)
割下來的稻稈紮好放在彎曲的田埂上,遠看一層層像是綴著梯田的滾邊,是收割後梯田另一種美麗風貌。
理事長笑說還好當初農村再生課大家有堅持到最後,當初想混便當吃的人,居然撩田種出晶瑩剔透的越光米,還辦理共餐餐會,年輕人慢慢回籠,原本冷清的山邊小社區,頓時熱鬧起來!
身為導覽人員的晶晶老師是北海岸農產品銷售最佳代言人,她帶著我們到「三芝遊客中心」「李登輝總統故居」參觀,她說北海岸有很好的咖啡園,「在地化」配粽子或炒米粉吃,大夥一邊吃最新的三芝農會最新上市的地瓜冰淇淋,一邊聽她說海女冒著生命危險採回來的北海岸特產—石花,才賣才賣三,四百元,而且曾有海女阿嬤為採石花菜,直到出事幾天後才被找到的情形,大家聽了都不好意思再提割稻很辛苦很累的話。
從山上來到海邊,富基海港異國情調的建築很有特色,感謝晶晶老師帶我開闊視野與心胸,北海岸業者廣告詞「海灣香腸、人生無常」很好笑,但也有它的積極面,一星期前的我無法想像自己會來石門割稻,更無法想像未來的緣分,然而我願意把握當下晶晶老師「來自稻田的祝福」,和今日石門割稻的眾人一起送出更多「來自稻田的祝福」。
其他梯田好消息
1.水梯田復耕受國際肯定 八煙與日本締結姊妹梯田
http://e-info.org.tw/node/88314
2.今天我們來割稻--水梯田中的團隊教育
http://kongaliao-water-terrace.blogspot.tw/2013/07/blog-post_26.html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