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竹簡緇衣第五章 依禮行事備法慎用(八) 銀髮游藝

文字-A A +A

好奇寶寶的公民新聞平台除了自己發新聞外,也轉載商業媒體不刊登的訊息、刊登網友的留言或投書,將一些好的訊息廣為傳播。以下是好奇寶寶副刊『銀髮游藝』專欄。

@@@@@@@@@@@

上接:

副刊:竹簡緇衣第四章 為政一德 分勞為民(七) 銀髮游藝

http://www.peopo.org/news/114671

 

竹簡緇衣第五章

上博《緇衣》本章要旨依禮行事備法慎用

 

在上博簡版的本章論述中,讀者可以清楚看到,孔子認為君上不僅應該努力使人民都能認知禮的精神,並實踐在生活中;更應該作做到完全不用刑罰來領導人民。但郭店簡版卻認為,君上和人民間的關係,如心和身體的互動一般,但更著重於心指揮身體的作用。也因此,必需有法的介入。《禮記‧緇衣》經本版調整郭店簡版的論調,認為君民互為依存。這三者的差異,反映出古代教學,可能沒有標準的文書版本,學子在聽完夫子的論述後,才想辦法記錄下來,因而造成日後認知的差異。當然,也無法排除後來的學者,按照當下的環境需求,改造原來的本意。確實原因,現在難以追索,但對後代卻產生深遠的影響。單就《緇衣》本文來看,如果讀者將上博版,視為最接近孔子原說,那麼我們就會發現,表達儒道原始精神的價值觀點,多從自我實踐進而影響他人的方向出發;漢代以後的儒學價值觀點,多從社會管理者角度考慮去限制或約束被管理者活動方式、範圍方向出發。比對歷史,讀者便可清楚發現,漢代以後華夏文物發展、創新,幾乎完全是站在漢代以前的知識基礎之上。這說明,漢代以前的創新、發明是非常的活潑的。但此後便一路下降,到清代幾乎只著重考據之學了。華夏民族創新能力的喪失,如果歸咎於漢代學者或許不算過當。而其原因,便是漢代開朝之初,先採用了消極不作為(由於錯誤的解釋)的黃老之術,接著又轉換成不當的,或者蓄意變造的儒學概念而形成,使得漢後兩千年,掌握國家天下資源的各朝王公貴侯,多數的時間,都是以制用萬民,而非敬導萬民為主軸,以鞏固家族、功狗萬代榮享。無怪乎,治時苦短,亂時恆常,更不用期盼三代禪讓神話,復現華夏邦土!

 

話說回來,造成三個版本概念不同的關鍵字,則是好、體、法和亡(芒)。解說如下。

 

《禮記》經本版和郭店竹簡的概念較為相近,兩者都認為人民需要用法來管理。『灋』便是舊的『法』字。郭店竹簡內所用的——心以體灋.君以民芒——文辭,意思是說:心帶領身體必需有法,人民就如同田裡的芒草,必需加以整治。《禮記‧緇衣》應該是為了將郭店竹簡那不易讀懂的古老寫法說清楚,加上一段文字——心莊則體舒.心肅則容敬.——用以說明心對身體的掌控與影響,間接強調法的運作方式及其必要性。但以——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表示君民一體的相關性,來修正、補強郭店竹簡的君位為主的說法。

另一方面,就『體』字而言,上博竹簡用的字,意義全然不同於郭店簡版與《禮記》經本版,勉強可解釋作禮。從構字看(參看圖二,2a),字體左側的符號是人形的側形描寫,用來表示行為中的,或具象的人。郭店簡版的用字(參看圖二,1a),字體左側的符號是兩部份構成:上方是骨字的最初型態,下方則是肉字的最初型態;因此,骨肉相合使用,用以表示人的軀體。相類近的造字表示法,可見於禮字。禮字原初表示的涵意,是以青銅製成的豆器來祭祀祖先(盛食)或鬼神、上帝(盛玉器)。但造字時,當它用來表示禮的整體精神時,是以守中執一的執一作為符號(雙手握一),放置在豆器符號的上方(參看圖二,4a)。進一步為了表示禮的具體執行,便在上述的禮字增加肉字符號(參看圖二,3a)表示具體禮的整體表現。清楚這個脈絡,讀者便知道上博竹簡用的禮字,它的意思是:人以禮(豆,祭祀用的食器)作為行為的規範(井),所以——心以禮—— 的意思是:君王好禮以帶領人民,或者解釋為人民心中有禮(因為民以君為心)。

至於上博竹簡用的法字,本意是損傷人民,但保存他的生命(參看圖二,1b)。它的來源與最初的民字有關。目前知道最早的民字,是甲骨契文的寫法(參看圖二,4b),表示將不服從的戰俘,或犯重罪的本國人士,處以傷其一眼的方式,改變身份成為奴隸。這個字的寫法,約略過了周代初期便開始簡化(參看圖二,3b),以傷眼刑器穿過人眼來表示。因此,將被處理的戰敗國人民、戰俘及罪犯,都是以刑器將用但未用來表示,也就是刑器未刺入眼中(參看圖二,2b),圖中字型上方的丿符,表示執行身份被轉換的意思。這個字在上博竹簡另一篇文章《從政》中使用到,便是被簡化解釋為民。所以上博簡版此處的用字(參看圖二,1b),表示的便是:動用刑法處罰罪犯,而不適宜簡化的解釋作民。而『亡』字本義則是:不作為,進一步表示:失去或不存在。也因此——君以亡——所表示的概念是:不會有以刑罰帶領人民的君王。總的來說——心以禮君以亡——暗示了兩個概念:一是人民如無禮,便可能需要法;另一個則是:教育可以是全面性的。顯然,在孔子的心中,包括全體人民,都應該教以禮的根本精神。

本章引用的兩段詩經文句,強化說明了國家管理者應負的責任。前一段詩文,指的是:君上如果不能以禮示民、教民、養民使人民知所自治,便只能勞動官員們,努力以赴去處理人民不斷產生的問題。後一段詩文的引用,便是指出:當人民只是本能的,跟隨環境的變化以求取生存時,不論何時都會有可以抱怨的情境產生,使人民不滿。因此,國家管理者必需在平時,就不斷的教育、授予人民應變生存的方法,以及自我期許調適之道。前者,有賴賢士,後者便有賴禮教。如果能夠透徹這個思路,便可看到經本版和郭店版,在文句敘述與詩文引用間,所存概念的巨大落差。而這正是上博版著墨之所在。

@@@@@@@@@@@@@@@@@@

下接:

副刊:竹簡緇衣第六章 以仁行德上下有共(九) 銀髮游藝

http://www.peopo.org/news/115469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0.20

好奇寶寶

加入時間: 2007.10.20
5,696則報導
291則影音
6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副刊:竹簡緇衣第五章 依禮行事備法慎用(八) 銀髮游藝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738篇報導,共12,8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738篇報導

12,8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