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正熱,前陣子CEO治國之說沸沸揚揚,我們不禁想,已被列為台灣生態五大危機之首的水資源問題,若CEO來治國,會有什麼樣的擔當作為?
如果CEO治國,我想他會進行衝擊分析。從台灣飽嘗無數次的水患與缺水之苦,以及許多角落慘痛的毒水飲用致病的教訓中,覺察到:水,不僅是從民生到各個產業都直接需求的資源,一旦對待水環境沒有善待,短期的災害損失,到長期的社會問題,對國家的每一個面向,以及政府的每一個『顧客』都帶來衝擊。國家基盤建設與制度的改變都不是一蹴可及,環境改變與恢復更不是一朝一夕;及早因應,會是避開衝擊的最佳方法。
如果CEO治國,他應該會追求問題的最適解決方案。從無數的專業分析與生活經驗中,發現集水區的保護、水資源的開發,與水患的治理其實是一體兩面,如果能夠奠基於水資源的環境特質的瞭解,順自然力的趨勢找出明智專業的最佳問題解決方案,可以同時改善缺水期與洪患期的問題,他廣大的2400萬『股東們』就可以花費同樣的納稅錢獲得更平均的利益,而不會長期耗損在挖東牆補西牆。
如果CEO治國,我想他會改善品管降低品質與效能的損失。不會容許珍貴的水資源,從擷取、製造、到配送的過程中,因為水價無法反映維護成本又無經費挹注,而被老舊管線的漏水漏掉每年超過兩座的翡翠水庫的蓄水量;不會容許那麼稀鬆平常地讓不肖業者省下自己處理廢水的成本,而污然了日益減少的河川淡水或地下水資源。
如果CEO治國,他會注重合理的成本與報酬分配。他會發現各種產業與生活用水中,都還有許多回收利用或水質管控的空間。雜用水、工業冷卻水、精密工業用水、灌溉用水、飲食用水的處理,可以藉由價格與取得來源的分離,降低用水取得成本。不久的未來,潔淨的自來水價格攀升,(或許有天會比石油還貴!)產業發展政策與耗水分配,也勢必得針對用水這項有錢不一定買得到的珍貴資源錙銖必較。
如果CEO治國,我想他不會忘記風險評估與管理。水資源的管理與調節,不會僅僅仰賴壽命有限、衝擊生態資源,並得面對地震威脅的人工水庫,他也會發現受限於高成本的花費與合適地點的有限,甚至詭異的氣候變遷還讓降雨區難以預測,水庫可能蓋了卻收集不到水。未雨綢繆(更何況可能不雨)的治國者會積極尋求更多替代方案的運用,因此對地下水脈、濕地、湖泊、以及增加水源進帳的透水綠地與自然河道,會特別加以保護與積極經營,並嚴格維護既有的水庫水源地。
如果CEO治國,他也會發現所謂的天災大多是可以預見並該防範未然的。大半的水患乃肇因於區域規劃及管制不當,讓人的居住與交通設施與洪水爭道,或是城鎮的基盤建設未能因應河川與地表逕流的特性整合發展。沒有考慮相關疏洪承載下排水系統,沒有提供足夠地表透水的環境,豪雨降下便滾滾通過河道街道造成災害,也留不下該蓄存起來的水資源。
即使不是CEO,我想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在攸關我們發展與生存的明天,能源,水,農糧,都是全球環境變遷下供需關係已經產生極大變化的重要資源。其中,替代能源的技術已經在緊鑼密鼓地亡羊補牢(台灣的相關配套還是遲鈍地落後許多),『綠金』儼然成為當今最大的商機之一;而目前的科技再進步也無法供應生活與產業大量所需的替代水,缺水,卻直接衝擊美一天的生活,衝擊農糧的供應到工商服務業;水患在時間、以及水文循環所影響的氣候劇烈化,也都是當今風險管理的課題中
台灣的水資源真的不足嗎?是的!
如果缺水是自然現象,還會有改善的空間嗎?還有很多的改善方法!
· 台灣每年因降雨獲得的可用水量只有157億公噸,每年需求量卻達177億公噸,短缺20億噸,計算水資源永續指數與可用水量,被列為『低』等級,而我們國民的每日用水量卻是世界標準的1.4倍。· 因無法控管集水區上游的沖蝕,截至2000年八年前的統計,40座水庫已經淤積掉一座翡翠水庫,淤積速率為世界平均值的100倍。· 我們的主要15條河川中,有將近一半的水質測站顯示受到中度到重度的污染。
· 台灣每年約產生30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