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流(Lau-lau-a)跳舞
aita na kebaran masengat ti ita wannay saizi
咱們 噶瑪蘭 起來 了 咱們 只有 這樣(才有希望)
qasusurun pa ita qadaduna pa ita na kebaran.
一起 了 咱們 奮鬥/認真 了 咱們 噶瑪蘭
wanny wanny saizi.
只有 只有 這樣 (才有希望)
wanny wanny saizi.
只有 只有 這樣 (才有希望)
流流社(Lau-lau-a), 宜蘭縣五結鄉冬山河畔
那一天, 我在往流流社的半路下車,
放棄所有縣道.鄉道的明確指引,
想藉著大地上自然留下的軌跡.線索 走向流流.
後來我與冬山河比肩而行,
她帶我前行 往流流.
百年之前
偌大蘭陽平原上遍佈著噶瑪蘭人的聚落
噶瑪蘭人沿著冬山河畔漁獵
在大河孕育出來的土地上農耕
後來 清朝來了
抵不過漢人的精巧算計
大批的噶瑪蘭人
放棄恣游著肥美魚蝦的大河 放棄沃壤的平原
南遷花蓮
百年之後
在花蓮出生的噶瑪蘭人
尋著祖先走過的路 回到宜蘭(Giran)...
... ... . .
聽見遠處的聚落唱出歌舞,
是一個躲在竹林裡的聚落,
自然成形的沙洲地貌
讓聚落微微隆起.
走下河堤, 越過漁塭
緩步走進這沙洲上的竹林間
是噶瑪蘭人回來 跳舞 唱歌
從花蓮
從台東
還有後來跑去 台北樹林的
都回來了
p.s.
1.影像來自2007年年底的噶瑪蘭族正名紀念活動.
2007年為第五屆.
2002年12月25日,
噶瑪蘭人終於從「民國」口中,要回自己的名字
2.背景建築是流流社傳統家屋
由新社噶瑪蘭人與台大城鄉宜蘭工作室在2006年間合作起造
3.歌詞翻譯節錄自 {平埔族音樂紀實 - 花蓮縣新社 噶瑪蘭族之歌} 風潮唱片
4.影片中日期2007 12/23應更正為2007/12/22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