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職業婦女的津貼真的可以促進台灣婦女生育?

2007/05/13 22:12
4,655次瀏覽 ・ 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今天是母親節,我以為在這一天所有的母親都可以放下重擔,開心地享受母親節的歡樂。在捷運上,我卻看到一個疲累的母親,擁著、抱著、拉著自己的孩子們,在終於找到的幾席座位上體力不支地睡著了

照片

   鑑於國內出現少子化的現象,內政部於本年(2007)四月提出托育補助構想,職業婦女只要聘請合格保母者,即可申請一萬元以下補助,按月補助到幼兒滿兩歲為止,或是由職業婦女選擇留職停薪,得領取六個月的津貼。

 

   但是這項措施真的有讓母親受惠嗎?

 

   根據一項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進行的受僱者疲勞調查發現,台灣勞工每星期平均工作時數為43小時。而根據洛桑管理學院年報顯示,亞洲普遍工時比歐美長,全球50多個國家中,台灣工時排名第三長,僅次於香港與印度。

     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鄭雅文表示,在疲勞指數上,調查發現,男性以製造業,女性以服務業最高,尤其,女性下班後常還要兼顧家庭、孩子與家事,因此普遍女性比男生疲勞。(本段摘自中廣新聞網徐韻翔 2007-05-01報導) 

   女性除了要在台灣這樣超時工作量的事業上打拼,還要面對台灣已經漲到超過實質價值的房價、低工時高消費的生活環境,另外還要負荷家人的生活照護,其身心負擔沉重。如果要養育孩子,除了要花上10個月的懷胎辛勞,孩子出生之後的養育費、奶粉錢,實非一個月一萬元的補助即可達到實質效用。

 

   另外,隨著現在父母幾乎都是要靠雙薪來維持家計,托育班、補習班的興起,加上現代小孩不得不以「才藝」作為升學的籌碼,英文班美術班鋼琴繪畫樣樣才藝都得花錢補習,小孩子的教育費已經成為一大筆負擔。政府的補貼只到幼兒兩歲為止,但是之後龐大的教育費用才要開始,加上房貸車貸的負擔,許多年輕夫妻一想到家庭生活品質可能會因為養育孩子而下滑,就對生產感到害怕。

 

   許多母親也擔心因為照顧幼兒離職之後復職的問題。台灣許多行業在徵求員工的時候都會寫上「年齡限制」,無形中壓縮許多想要復職的媽媽的工作機會。

 

   而超時超量的工作環境,也不適合有小孩的母親工作,這樣會耽誤到母親與孩子之間相處的時間與品質。但是在台灣現在這種低工資又超時工作的環境中,大部分的孩子可能會面臨自己是獨子、父母又沒有時間陪伴的孤寂狀況,轉而去尋求網路或是電視的陪伴。

 

   我一直都認為台灣少子化的問題是個社會問題,不能夠天真地以為用單純的補貼(而且又是這麼微薄的金錢補貼)就可以化解一個問題。整個台灣高工時、低工資的環境,讓台灣年輕夫妻光是養活自己就相當辛苦了,如何要再去養活、而且負擔得起孩子的教養費用,這不是一筆「職業婦女生產津貼」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如何讓台灣的勞工享有合理的工資、適當的休息時間、快樂的工作環境,讓大家可以在一個有希望的社會中生活,這或許才是解決「少子化」的根本問題。

 

  畢竟,在長期被剝削壓榨的工作環境中,年輕人對這個社會抱持悲觀的態度,又如何期待下一代的誕生呢?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