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故事人才的搖籃

2007/05/14 16:51
3,23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2007.04.26

 

要寫一本故事書,只要勤加蒐集典故再配上一支流暢的筆,或許就不是一件難事,但是要講一段生動的、精彩絕倫的、配合肢體語言的故事恐怕就不容易,到底有多少人急著想把故事講好?嘉義社大執行長陳柏濡表示:依據嘉義社大的課程需求調查顯示:家裡八歲以下孩童的媽媽、幫忙媳婦帶孫子的祖父母以及外籍母親,是最想要把故事生動表達出來的族群,有鑑於此;嘉義市社區大學乃自本學期起,禮聘南華大學講師黃美智,以「個人的抒發、集體的記憶、文化的承載與思想、人際的溝通」為課程架構,開設「歡喜說故事」的課程,以滿足學員的需求,黃老師說:希望透過課程的操作,能讓每位學員都成為頂尖的「故事詮釋者」。

 

畢業於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的黃美智老師表示:這門課是希望能幫助新住民在語言上,藉由故事、繪本來增加語文能力,並且期待透過親子悅讀以及說故事的互動,產生學習上的良性增長。黃老師說:聽、說故事是愉悅感動的,尤其是與自己的親愛的人一起享受故事所帶來的快樂,從中獲得心靈相通的幸福。社區大學執行長陳柏濡指出:黃老師以「兒童文學創作與兒童道德意識發展以『分享』為主題的社會詮釋」為畢業論文,這與社大課程要求頗為契合,因此;除了新住民母親之外,更有在地的婆婆媽媽也都加入說故事的行列,今年82歲的紀雪卿阿嬤是班上最年長的學員,她說:為了把她記憶中的故事,精彩的透過口語與肢體表達,與兒孫分享,她選擇再次走入教室學習。年方26的鄭宜欣則希望能把習得的專業運用在生活周遭,她說:黃老師深入淺出、活潑多樣的教學方式,連新住民媽媽都能很快的融入情境。

 

照片

        陳柏濡表示:故事的敘述絕不只是一段故事而已,它也是「敘事治療」又稱「故事治療」,例如:利用故事與溝通障礙的孩童進行互動,就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社區大學觀察新住民媽媽在面對學齡前的孩子時,也漸漸出現主動溝通動機不佳,甚至在描述性語句的表達和開放式問題的回答內容豐富度不足的情況,此時;技巧性的故事敘述就變得非常重要,黃老師的課適時的彌補了這層缺憾。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