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樂活長青,對新政府因應「高齡化社會」政策的期待與建議

2008/03/10 10:27
6,406次瀏覽 ・ 21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台灣在2019年高齡人口比例將達15%,距本屆總統任期期滿僅剩7年,我們準備好了嗎?

二位候選人的政策,有很多設想的迷思,把高齡者視為社會的負擔而不知活化長者的生活成為社會的「資產」。應該參考WHO的「Active Ageing」政策框架,使長者有「健康、參與及安全」的生活。

當其他先進國家高齡人口從7%倍增至14%的時間多長達50年以上,台灣卻只有26年,迎接高齡社會,我們期待新政府要有更積極宏觀的作為。

看完電視新聞,我想大部份的民眾可能都早已厭煩「綠卡」及「抓耙子」等負面選舉手段,但是政客們卻仍樂此不疲的操弄此類議題。原本四年一次的檢視政見,塑造願景的機會,卻不見深入的政策辯論,而流於低格調的口水戰,讓選民無法理解未來四年台灣的前途在那裡。一些原本應該被重視及討論的政策,亦在劣質的選舉風氣中,一再的被忽視,而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便是因應「人口高齡化」所應有的對策及執行方案。

 

    依據經建會的統計,台灣人口高齡化的速度為全世界第二快,僅次於日本。事實上台灣在1993年即已達到聯合國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標準〈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超過7%〉。而更進一步的推估,台灣在2019年高齡人口比例將超過15%,朝「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14%以上〉快速的邁進,亦表示在短短的26年間台灣高齡人口將倍增。而其他先進國家高齡人口從7%倍增至15%的時間則多超過50年,如法國長達131年,瑞典88年,英國亦有51年。換句話說,其他先進國家有長達50年以上的時間來準備迎接高齡社會,但是台灣卻只有他們一半的時間來因應。本屆總統任期至2012年屆滿,距2019年僅剩7年,事實上這是奠基高齡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時刻,但是在檢視二位候選人的社會政策時,我們卻看不到一個週延而完善的政策方針,多數政見皆流於「治標」性質,或者未能滿足高齡人口的普遍需求,如此的政見使我們不得不為未來高齡社會的來臨感到憂心。

 

    觀諸二位候選人所發表的相關政策,有許多迷思亟需改正。

一、  將老人等同於弱勢,不斷的強調未來將因社會老化而使扶養比例攀升,政策上多著墨於長期照顧計畫,而忽略一般健康長者的生活需求及心理感受。這亦造成社會上普遍的偏頗印象「老人為社會的負擔」,使老人的自尊心受損。

二、  以「給予」為主的政策思維,忽略活化長者豐富的人生資歷,使其仍可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成為「社會的資產」,強化其自信心。

三、  政策多為低層次的健康或經濟照顧,而非提昇生活品質、促進社會敬老、親老風氣及協助開創積極退休人生的高層次規劃。

四、  缺乏更高層級的行政規劃,目前相關老人福利皆以各行政機關的社福部門為主要執行單位,馬英九雖有提出提昇社福位階的政見,但仍嫌不足。因為高齡者所需求的不僅是福利,更有教育、健康、經濟等課題需統籌規劃。

 

    二位候選人及其競選團隊的迷思,事實上亦是一般社會大眾的認知。我們理解政府照顧弱勢責無旁貸,亦支持政府所擬定的「十年長期照顧計劃」及「國民年金制度」,但是我們亦必須指出仍有大部份的長者,是健康而有活力的。根據資策會的一項統計資料顯示,老年人口需要長期照護的比例約佔老年人口總數的9.1%,換言之有超過90%的年長者是相對健康的。他們之中或許有人有慢性病症狀,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或有一些身體機能的退化,如重聽、退化性關節炎等,但卻無礙於他們追求更有意義的第二人生。他們的「人生70才開始」,他們的需求絕非只有長期照顧,而是更全面性的生活支援,讓他們的退休人生可以過得更積極、更有活力、更有盼望。

 

    事實上,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WHO〉早於2002年即已對高齡社會來臨提出一個「樂活長青〈Active Ageing,亦有人譯為活力老化〉」的政策框架,強調:

 

一、「身心健康 (Health)」環境的形成,如:施行預防檢測;建立無障礙空間、創造親老而安全的社會氛圍;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