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3/13在中時發表的文章:萬一他當選,我將…

2008/03/14 20:00
1,73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萬一他當選,我將…

比較以往,此次選舉有一項明顯的進步,那就是「台灣」已經不是綠營的專賣、藍營的忌諱。藍營可以口口聲聲為台灣著想、為台灣拼經濟,誇讚台灣人民純樸踏實;綠營當然也秉持以往,強調要保護台灣利益。「台灣」顯然已成為兩黨共同的想像對象,不論說或不說出來,兩黨候選人都要選民認知他們確實「認同台灣」。用社區營造的術語來說,就是藍綠雙方在這次選戰中,已經初步共同地建構了台灣的「社區感」。

        「社區感」的建構,是社區營造最最基礎的工作。有了共同的認同對象,才能進一步談論彼此對於此一社區的願景想像,進而申論有關如何實現願景的行動個別主張,再進一步也才可能就彼此的主張異中求同,?手為「咱們的社區」努力。在成功的社區中,儘管會因著對社區願景、行動的判斷不同而有辯論或爭執,但結果通常是要積極尋求最大行動共識,團結最多人投入行動中。在這樣的過程中,辯論除了讓彼此互相了解外,更是激發創意的過程,因此,最後往往得到一個揉合多方意見的答案,因而對社區更有利;而不是堅持己見打擊對方,一次次切割、分裂,讓力量愈捲愈小。

        如果台灣果真是兩黨宣稱認同的社區,而這場競爭也如同社區中有關願景與行動的辯論,則我們期待兩黨可以進一步表現出他們對這個社區的真心關懷。在社區中,「不因為競爭而傷害社區」是基本道德;但在政黨競爭中,我們卻不易看到這種理解,所以有立法院中的焦土策略、有選舉中的割喉戰術、賣台的焦慮與指控等等。對於過往種種,或許我們可以說那是因為兩黨尚未建立起相同的「社區認同」所致,而能加以諒解;但如今,雙方已有社區認同且競相提出愛台政策,我們自然期望他們也能展現出「不會因競爭而傷害台灣」的基本承諾。

        在未來的十天中,勢必不可能再有一場辯論,人民能看到的只有候選人透過媒體的表述與造勢。但已經談得夠多的兩黨候選人,除了再三地說「如果我當選,我會如何如何…」之外;何妨改變一下問題,請雙方都認真地回答:「萬一對方當選,我將如何如何…」。是的,選後的台灣必然仍是兩黨天下,選民除了關心當選者是誰,恐怕更不放心的是落選者。他們想知道:如果馬英九當選,民進黨會如何繼續愛台灣?同樣的,如果謝長廷當選,國民黨的立法院又會如何作為?畢竟當選與落選是共生的,回答這個問題,既能表現出風度,更是檢驗他們是否真愛台灣的最好試劑!如同所羅門王提出「將嬰兒劈成兩半」以測試出那一位才是真愛小孩的母親一樣。

        如果在僅剩的有限日子中,這場選戰能拉出這樣的陳述,則台灣政治不僅進步到建立「社區感」,更將確立「社區認同」,這是台灣之福,也是人民之幸!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