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如何精確說故事-公民記者123第14集

2008/03/21 11:20
16,808次瀏覽 ・ 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照片

公民記者新手123,共51集,每集2分鐘的短片,為你的公民新聞製作打下深厚基本功。

本集教案PDF檔下載(524KB)

14) 如何精確說故事

影音媒體因為有了視覺聽覺的幫助,對很多訊息的傳達與掌握都比文字媒體更容易做到精確。本單元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讓一則新聞報導更精確,透過真實畫面和精準文字的相互搭配,讓你的報導更具權威性。

●撇步123

Q1如何讓事件更清楚?

A1讓觀眾看到最真實的情況

與其用一堆文字描述發生的狀況,不如讓觀眾看到最真實的現場。每個人對文字都有不同的解讀和想像,但能讓大家看到事件實際發生的始末,有助於讓這則報導更清楚。譬如,一則打人糾紛,不能盡信一位當事人的片面之詞。如果有影像證據,最好讓影像來說話。

Q2如何讓報導更精準?

A2多用數據資料少用形容詞

報導內容中少用形容詞,形容詞常常比較主觀,也不像明確的事實那樣有力。比方說已拍攝到人潮,就不要再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不妨說明統計數字,讓觀眾更能精準地掌握。

譬如介紹夜市的熱鬧景況,除了提及小吃攤的顧客絡繹不絕、生意興隆這種概略的形容詞外,不妨問問小吃攤位有多少?一個攤位上一天賣出多少份?營業額…等,採用量化的數據或圖表,能讓新聞更生動,更具說服力。

Q3如何讓內容更具說服力?

A3確實做好訊息的查證工作

報導中儘量多用訪談,經轉述的訪談內容,會比二手消息更為精確。各種訊息資料都要做好查證的工作。

資料的來源也要在報導中詳加說明,將有助增加報導的可信度。譬如報導中的使用了海底「鹿角珊瑚」的影片片段,在右下角註明來源「中山大學海生所提供」。

●密技123

1 太過含糊的採訪寧可不用

一段太過含糊其詞的採訪,會讓觀眾不曉得你到底要說什麼。面對這樣的情況時,記者除了可向受訪者多方確認外,還可利用資料畫面或其他與事件本身有關的畫面來輔助,並用旁白加以說明。

2 未經查證的資訊不使用肯定句

每則報導的資訊都需要嚴加查證,但若資訊本身未經證實,在發表時就不能使用肯定的語氣。此外可善加利用多方說法,讓觀眾透過各種不同的角度,來還原事件本身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3 拍不到的畫面請善用影音資料

許多的報導會碰上拍攝不到畫面的窘況,此時可多加利用相關的平面資料,像是圖片、報紙、網站;或是以事發地點的空景…等輔助方法來呈現。謹記「畫面會說話」的原則,將可以讓報導內容更為豐富。

●知識+123

BBC製作人規範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一向自許擁有最嚴謹的新聞專業規範,但卻在記者吉利根報導事件後,遭到赫頓調查報告(Hutton Report)譴責BBC新聞專業出現瑕疵。

吉利根是BBC電臺第4台著名時事節目“今天(Today)”的國防和外交事務記者。吉利根在報導英國加入美國行列,參與伊拉克戰事,引發英國政府對BBC報導不公的不滿。當中並發生BBC新聞的線人─英國生化武器專家凱利博士死亡的事件。赫頓勳爵在報告中指出吉利根有關「政府有意?伊拉克武器文件“添油加醋”的報導是“沒有事實根據的”」。赫頓認?BBC在報導有關凱利透露,英國首相在對國會提出有關伊拉克有大規模毀滅武器,?不當地解讀軍事情報,這一則新聞事件處理不夠審慎,因且BBC應對凱利自殺事件負責。

後來,BBC出了一份28頁的Neil報告。這份由BBC前新聞總監Ronald Neil等新聞專業人士組成的調查小組,經過三個月的審議後所發表的報告,希望從記者吉利根報導事件的反省與經驗教訓中,重建受創的BBC新聞專業價值。

Neil報告中有關BBC新聞專業價值,及新聞採訪爭議之規範,茲摘要提供公民記者們參考:

ㄧ、BBC新聞專業價值

真相與正確(Truth and Accuracy):BBC新聞報導必須儘可能尋求正確,使用精準的語言,掌握充分的消息來源,有合理的證據並經過徹底的查證。

服務公共利益(Serving the Public Interest):報導公眾相關議題並且充分告知,勇敢挑戰當權者,卻也要抱持公平與開放態度。

公正與多元(Impartiality and Diversity of Opinion):根據事件全貌來報導事實,不只是取其片段意見,要用開放、獨立的態度,普遍查證所有的證據。

獨立自主(Independence):盡力監督政府與當權者,並以編輯專業做合理的判斷,絕不屈從於政治與商業壓力。

負責(Accountablity): BBC最重要的是對觀眾負責,並且要持續贏得公眾的信賴。當報導錯誤時,BBC必須要勇於認錯並道歉,必須鼓勵願意從「錯中學」的文化。

二、吉利根事件的專業反省:

單一消息來源: 只有攸關與重大公眾利益的新聞報導時,才能採用單一消息來源,但必須遵循正確的程序。而在保護保護消息來源的前提下,仍必需提供觀眾正確的資訊,並且前後報導須一致。

採用單一消息來源的報導,必須更經過嚴謹的內部編輯審查。
新聞守門員:BBC每日製播達120小時的電視與廣播新聞,編輯是確保新聞專業價值的守門員,而包括製作人與主播都要清楚了解自身對維護專業價值的職責。

正確筆記:正確與可靠的筆記,是BBC新聞記者專業訓練的一部份。尤其當報導提出嚴重指控的時候,更要讓觀眾清楚知道,這項指控是出於BBC還是其他人。

公平、開放的態度:無論對任何人或單位做出指控性的報導,須抱持誠實、開放的心胸,提供善意與合理對等的時間。

新聞現場對談:Live雙向訪談已經是現代廣播形態的重要部份,但卻不適合在live訪談時,針對突發新聞提出嚴厲、甚至涉及誹謗的指控。

歷經赫頓報告的衝擊, BBC在總裁、總經理雙雙換人後,終於調整步伐再出發,而這份Neil報告將是BBC新聞專業上緊發條的重要依據。

參考資料:
Neil報告全文

●延伸閱讀123

Book
《新聞採訪》(interviewing for journalists) 作者:Sally Adams with Wynford Hicks
譯者:郭瓊俐:曾慧琦/譯 出版社:五南

《電視新聞攝影-從新聞現場談攝影(2版) 》

作者:熊移山  出版社:五南

Net
中時電子報 新聞開麥拉─今日攝影

●練習曲123

1 觀看一節新聞報導,看看電子媒體運用哪些方式處理無法拍到的畫面,呈
現的方式是否得宜?

2 在你的公民新聞報導中,是否有引用他人的數據和說法,若有的話,請在影片中用拍攝的方式或旁白,補充說明資料的來源,以示尊重。

3 瀏覽一下你最近的公民報導,是否有些內容說明的形容詞,能用更精確的數據來呈現會更好?或許在下次報導中可提醒自己,在新聞拍攝現場能多問些問題,用更具體的數字來豐富你的介紹。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