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新手123,共51集,每集2分鐘的短片,為你的公民新聞製作打下深厚基本功。
37) 剪出順暢好看的影片
本集教案PDF檔下載(KB)
37) 剪出順暢好看的影片
拍攝的順序不等於報導影片的順序,因此,剪輯的工作是少不了的。剪輯的奧妙就在於用影音畫面來說故事。本單元要跟大家分享如何讓剪接的影音故事,能夠符合邏輯、說得流暢。
●撇步123
Q1最安全的鏡頭組合?
A1鏡頭語言
「大遠景」主要是呈現地理位置、看到週邊建築或馬路的地緣關係。
「遠景」呈現建築物全貌,可看出它的外觀、樓層等格局。
「中景」一般說來會拍攝到建築物的70%左右。
「近景」讓觀眾欣賞某個大範圍的局部。
「特寫」呈現某些值得好好凝視的細節。
大遠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是比較安全,且常被使用的影像組合順序。反之亦同,也可以由小看到大。
Q2剪接最基本的要求?
A2把幾個不連續的鏡頭,順暢地連接在一起,也要有邏輯。
最需要留意的一個畫面邏輯就是:同方向。
一個人在同一段當中的受訪畫面,最好不要一下向左一下向右,這會讓觀眾看得一頭霧水。
同方向卻不同大小的鏡頭,接起來就很順暢。注意臉的方向要一致,不要跳來跳去。 也就是所謂的”攝影中線”,攝影機永遠在被拍攝主體的同一邊。
Q3如何處理大段的訪問?
A3聲音畫面可以分開剪輯
例如,採訪一名路人對於士林夜市搬遷後的感想,受訪者聲音持續,但可以插入士林夜市的畫面,取代受訪者的畫面。
一則插入的畫面,可以適度說明受訪者說話的內容;再者,特別是取用比較長段的受訪者談話,適時穿插相關畫面,也可以讓影像更豐富,不至感到枯燥無趣。除非是做口述歷史的影像紀錄或個人專訪,一般訪談都不宜過長。
●密技123
畫面不好銜接 讓聲音先出現
公民新聞的報導,多半都是影像和聲音同步。若是受訪者在講話,畫面一定是受訪者的畫面同步出現。
不過,在專題報導的處理,不妨嘗試一下不同的剪接方式,譬如讓聲音比畫面先進入。特別是報導中,在不同橋段的銜接時,若考慮畫面銜接的順暢,可以只把受訪者談話的聲音先剪入,稍後再讓受訪者的畫面,和聲音同步出現。
●知識+123
蒙太奇 (Montage)
「蒙太奇」就是我們說的「剪接」,它的意義就是把一段連續的畫面,和另一個不同的連續畫面連接,使它變成有新的意義的一段畫面。有時為傳達攝影機拍攝無法完整呈現的意義時,就得藉助「蒙太奇」。「蒙太奇」這個名詞是從法文Montage音譯而來。它的原意是指「構成、裝備」的建築用語,現在也廣泛應用在指美學、藝術和電影的「拼貼剪輯」。
俄國大導演愛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的蒙太奇理論是許多電影人的必修課,他主張以一連串分割鏡頭的重組方式,來創造新的意義。其中艾森斯坦執導的《波坦金戰艦》(Battleship Potemkin, 1925),將一頭石獅子與群眾暴動重複交叉剪輯在一起,製造出無產階級起義的暗示性意義,也是早年展現蒙太奇的經典電影之作。
蒙太奇,是電影創作裡把影像和聲音元素,重新組合的手段。憑藉著蒙太奇,能夠有更自由的創意,能夠建構與現實時空完全不一致的電影時空。蒙太奇可以產生演員動作和攝影機動作之外的「第三種動作」,從而影響影片的節奏和敘事方式。
●延伸閱讀123
book
《Dv影片剪輯、應用、燒錄無雙技法》 作者:曹青雲 出版:碁峰
《開創的電影語言─艾森斯坦的風格與詩學》作者:David Brodwell譯者:游惠貞 出版:遠流出版社
net
蒙太奇
●練習曲123
1. 假設你家是值得參觀的古蹟,把你家當成景點,介紹你家,拍攝時你會
如何取景?剪接時你又會怎麼排列,試著剪出3分鐘的報導。
2. 承上題,找你的家人當你的受訪者,並且剪入報導中,受訪者聲音持續,你會如何處理影像部分,練習把畫面與聲音分開處理。
3. 承上題,進入剪接步驟,當報導要切入受訪者的畫面,先試著讓聲音先出現,再讓受訪者畫面出現,你覺得讓聲音先出現,畫面有比較好剪嗎?剪起來畫面有比較順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