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泰北行 讓愛飛翔到泰北
【記者陳鈺昇/中正大學報導】
歷史三的安瀅芝,看似跟身旁同學沒什麼不同,一樣念書、玩社團。特別的是,她參加了去年暑假中正初次舉辦的「讓愛飛翔到泰北」海外志工服務隊,回來台灣半年後,寒假時她自己出錢,又去了一次泰北,為泰北學童的教育盡一分心力。
安瀅芝曾到泰北兩次,她認為泰北的小朋友很害羞,但也很可愛。
圖片來源/安瀅芝提供
去年暑假時,參與海外志工服務,並不是安瀅芝第一次接觸志工服務,她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便曾參加過「CASPY Club」<註一>,此志工服務主要是教導美國人所認養的中國小孩,讓他們認識中國文化。她也曾到雲林古坑樟湖國小,定期上山服務。在到泰北之前,她就已具有相當豐富的志工經驗。
雖然參加過一些志工服務的團隊,但大部分都是到自己所在的鄰近地區服務,到泰北這樣偏遠的地區還是第一次。安瀅芝表示,會到泰北當志工,主要是在美國留學時,受到寄宿家庭的媽媽影響。寄宿家庭的爸爸是美國人,而媽媽則是泰國人,由於都是異鄉人,泰國媽媽給予她很多幫助,讓她能盡早適應美國的環境,還教她跳泰國舞、煮泰國菜,或是教她說泰語,讓她對泰國充滿感激之情。此外,她週遭的美國朋友都以參加和平工作團<註二>為志願,希望到偏遠地區如南非、剛果等地區擔任志工,這也讓她興起了到偏遠的地區服務的念頭。
在泰北服務時,本來預定到建華中學做教育志工,但是當地華人有一個資源分享的文化,不只硬體設備要分享給其它學校,甚至連志工也要分享,因此安瀅芝和一些志工夥伴便離開建華,輾轉到了泰北山中的幾間學校擔任志工。「我們在泰北的工作就是輔導小朋友。」安瀅芝說,以教唱歌或是教繪畫的方式,寓教於樂。再一次去泰北服務之前,她請樟湖國小的四個小學生寫信,由她轉交給泰北的學生,再讓泰北的學生回信。安瀅芝表示,兩邊的小朋友反應都很熱烈,雖然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見面,卻藉著寫信拉近彼此的距離,她希望未來還能繼續這樣的交流。
說起在泰北服務的過程,和安瀅芝一起離開建華中學,到其他學校服務的志工,晚上住在小瓦屋裡,洗澡必須到興建中的宿舍洗澡,但是新宿舍的樓梯還未蓋好,必須爬著梯子進入宿舍,在浴室裡點著蠟燭洗澡。雖然盥洗不方便,但畢竟是山區的學校,建立起苦中作樂的心態後,反倒就沒那麼大驚小怪。安瀅芝表示,泰北其實也沒有那麼落後,他們出發前帶了一大罐的洗髮乳和沐浴乳,到了泰北才發現,這些東西商店都買的到。
因為想念泰北的小朋友,安瀅芝在半年後又去了一次泰北,但這一次她對於泰北的觀感有很大的變化。由於泰北的華人是國共內戰時,從滇緬邊境輾轉流浪到泰北的國軍後代,因此一直被認定為難民。也有另外一部分,是中國文革時,為了避難而來到泰北的移民,因此他們的身分一直不被泰國或者台灣政府承認,讓他們喪失了人權。安瀅芝認為,不能再視泰北華人為亞細亞孤兒,應該相信他們可成為有發展潛力的族群。台灣一直把焦點放在他們困苦的生活,卻不知道真正的問題,是資源引進後,卻沒人會使用的困境。對現在的泰北來說,環境因素是次要的問題,如何正確教導當地人使用手上的資源,才是他們最迫切的需求。
<註一>CASPY Club:耶魯大學中國兄弟姊妹會。
<註二>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西元1961年由美國總統甘迺迪創辦的國際志願工作組織。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