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製片大不易(一)─同學們 交錢了!
【記者楊宛盼/台北報導】
「學生拍片都自己貼錢啊,要不然就導演負債拍片。」陳冠豪目前就讀南藝大音像紀錄研究所,剛完成一部劇情片的製作。雖然陳冠豪也因拍片倒貼了幾萬元,但幸虧有朋友大力贊助,並沒有讓他拍片拍到負債。
由於技術的進步,目前大部分學生製片都已經採用數位化拍攝,器材多由學校提供,除了DV帶外,學生並不需要自行購買設備。但電影系的學生,為了課程需要,仍有部分採用傳統的底片拍攝,必須消耗大量的底片,成本也就相對提升。「一部三十分鐘的作品,用DV拍的預算只要五萬;但是用三十五厘米底片拍攝的十分鐘短片,可以花到七十萬。」陳冠豪表示,由於研究所多是個人拍片,有時自己都貼到沒錢了,必須額外打工、接其他影片製作的案子來賺外快,常常需要存很久的錢才能繼續拍下一部作品。
克難拍片 學生自己來
「有一次要拍下雨的場景,偏偏那幾天天氣都很好,只好大家從樓上用水桶潑水來製造雨景。」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四年級江柏翰回想起克難拍片的情形,劇組人員提著水桶忙著裝水、潑水,NG了還必須重新來過一遍,仍然覺得十分有趣。有時為了要讓片場營造出垃圾場的感覺,更是全班動員撿回許多資源回收的電腦主機。和業界拍片可以請到灑水車和專業的美術指導相比,學生製片雖然必須多花許多時間和體力在準備道具、器材,卻可以為劇組省下不少經費。
到了畢業製作的尖峰期,班上多個劇組分頭進行拍攝工作,有時便會遇到器材不足的問題。「系上借不到,只好去外面租器材,總共花了十幾二十萬吧。」王同學無奈表示,經費最主要的支出就是借器材,尤其畢業製作需使用較高規格的器材,每天的租金就高達一、兩萬元。而中正大學傳播系也因系上無推軌、麥克風架等器材設備,畢業製作小組只好土法煉鋼,以手推車、溜冰鞋等來模擬推軌鏡頭。「我還聽過很誇張的經驗,有人穿短褲,膝蓋抹油,跪在地上請別人幫忙推。」中正大學傳播系四年級張騰葳開玩笑地說,因為沒有麥克風架,只好拿一根竹竿和童軍繩,綁一綁就變成了拍片用的麥克風架,連劇組都覺得十分克難。
學生製片大不易,畢業製作需投入大量金錢與時間,學生往往必須額外打工才能繳交高昂的製作經費。就現實層面來說,經費不足仍是學生製片所遇到的最大問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