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邦部落 保留「原」味建築
【記者陳鈺昇/嘉義阿里山報導】
位於嘉義阿里山鄉的達邦部落,為鄒族僅存的兩大社之一。達邦社的建立,源自於部落的勇士獵取了布農族首領的人頭,而被鄒族長老允可,以其勇士之名建社。達邦部落保存部落中的傳統建築和附近獵場的生態環境,來到達邦,可以體驗部落風情的可愛。
庫巴維繫著鄒族人的文化精神和神祇信仰,更是達邦居民的政治、宗教、 文化中心。 記者陳鈺昇/攝影
走進達邦部落,可以看見依山而建的山城風光,雖然歷經時代變遷,部落中的建築多半改建為新式建築,但部落內的重要場所,仍保留著傳統的模樣。達邦部落中的建築都以庫巴(kuba)為中心,鄒族有名的戰祭(mayasvi)<註一>,就是在庫巴舉行。庫巴是鄒族心目中最為神聖莊嚴的場所,由原木、黃藤、及五節芒搭建而成,屋頂上及兩側都種植「神花」金草石斛(fideu)。「傳說中女神尼佛奴在河邊洗頭髮,水中就浮滿了許多美麗的石斛蘭。」達邦村居民方友花說。庫巴的前面有一個活動廣場,可以看見一棵古老的「榷榕」<註二>(yono),榷榕是鄒族的神樹,每當戰祭結束,枝枒就會被砍除,看起來就像棵枯木。
庫巴在今日被譯為「男子集會所」,鄒族的女人和小孩不能觸摸、踏登,只有鄒族的成年男子才可以從正門進入。民宿主人莊蒼菁表示,過去獵首回來後的人頭擺放在庫巴裡,不讓女子和小孩進入,是怕人頭會嚇到女子和小孩,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鄒族人相信人的靈魂會跟著頭顱,擔心靈魂會危害到女人及小孩,因此只讓成年男子進入庫巴。
在達邦部落中,還能看到幾間保有古老部落風味的建築,那些建築被稱為禁忌之屋(emoo no peisia)。禁忌之屋這名字聽起來很嚇人,卻是鄒族各氏族的家族祭屋,用以祭祀小米女神,以感謝祂對農作的照顧,每年七、八月時的小米祭(homeyaya)是屬於家族性的祭儀。各家族在自己家族的祭屋內舉行小米祭,每一個家族的成員都必須回來,藉著祭典強化家族的凝聚力。
日治之時,日本人為方便管理鄒族人,避免有抗日事件發生,因此建造日 警官舍,供日本警察住宿。記者陳鈺昇/攝影
除了濃厚的部落風情,達邦部落裡有一棟日式建築,坐落於村內達邦國民小學斜對面,以檜木建築,洋溢濃厚的日本風味,在日據時代是日本警察宿舍。後來日警官舍成為全台唯一位在原住民地區的別館,用來招待前來視察的日本高階官員。光復後曾為鄉長官邸,數年前重新整修,現在為阿里山風景管理處達邦管理站。
「很久沒有回來,達邦已經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曾是達邦村居民的溫先生說。當都市文明進入原始部落後,達邦部落也慢慢失去了部落的風貌,興建一棟棟水泥建築,以週遭自然素材興建的傳統建築也越來越少。不過就算變化再多,達邦仍會保留這些重要的傳統建築,因為這些傳統建築在達邦部落居民心中,仍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
<註一>戰祭(mayasavi):鄒族最重要的祭典,主要祭拜天神和戰神,意義在祈求戰神降臨保佑,並勉勵族人以個人生命保護整個部落的大生命。
<註二>榷榕(yono):鄒族的神樹,在戰祭的祭儀中,神樹是戰神降臨及回到天上的天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