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改執教鞭 首重細心專業
▲江華庭對於城隍廟的歷史文物保存極為重視。 攝影/陳元晴
【記者陳元晴報導】
「經世致用」,是杜聖聰的座右銘,也是他廣於和學生分享的一個人生經驗。
現在任職於玄奘大學大傳系助理教授,也是輔仁大學及南華大學兼任教師的杜聖聰,曾在媒體工作達十四年。但最引人關注的是,他究竟如何能在媒體工作繁重的同時,在去年拿到台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學位,更是台師大政研所成立以來的第一屆、第一位博士。
在媒體工作的經歷,杜聖聰特別提到曾經在勁報擔任兩岸新聞中心召集人及新聞中心副組長的工作的情況。
杜聖聰表示,現任南華大學傳管系系主任張裕亮,是當時的勁報大陸新聞中心負責人, 有很多在媒體實務工作上的經驗,靠著張裕亮的提攜及指教,讓他在兩岸媒體 方面,能夠更快的進入狀況。杜聖聰打趣的說:「若沒有張裕亮在那時候的痛毆毒打,以及當頭棒喝的訓練,也無法成就現在的我。」
杜聖聰更直接提及,其博士班的論文「中共對台宣傳的途徑、策略與作為」,裡面有相當多的專業性問題,也是向張裕亮指教。所以張裕亮對杜聖聰而言,就像是個良師益友,不僅在工作、學業上可以向他討教,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也是個可暢談的好友。
由於先前的媒體工作經驗,對杜勝聰來說,對於各種事物,都可以做第一線的觀察及分析,同時累積相當多的人脈,也由於見識的人、事、物較一般人多而廣,造成現在對新事物的詮釋,較易產生其他不同的見解。
例如,曾擔任中央廣播電台的新聞部編採中心主任的杜聖聰表示,中國大陸光是一個電台的發射功率相當於台灣所有電台總和的三分之二,但是台灣政府卻不重視廣播電台的重要性及影響力,也從不對台灣電台的播放內容加以整頓。
杜聖聰回憶,在他任職中央廣播電台編採主任時,美國的電台曾經調查中國大陸對境外媒體的接收聽率,中央廣播電台的接收聽率是第二名,由此可得知一個好的廣播電台,影響力可見一斑。
現在的杜聖聰,是個全職的教師,但是對於未來的規劃,他仍表示還在評估當中。為何會從媒體轉戰教職,杜聖聰表示一開始也是由張裕亮鼓勵勸進,進而嘗試,在教職這個區塊,讓他找到了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及遠景。
教導學生時,杜聖聰相當重視培養學生面對「專業」的態度,他很堅定的表示,在業界唯有專業能力夠、腳步才站的穩;而專業能力要強,首重『細節』。所以杜聖聰相當重視學生報告的『精緻度』。
另外,離開媒體工作,有部分是對於整個台灣政黨變遷、媒體環境的大不如前,讓杜聖聰有灰心之感,才會謀起重拾書本之念。杜聖聰在媒體任職的最後一個工作是 新新聞周報董事長特助兼行銷企畫部經理,整個雜誌社從企劃出刊到銷售壓力都得承擔,深深體會媒體是個累人的職業。同時,為了在撰寫博士論文的期間,也可以 讓自己好好的去沉思並觀察未來的動向,便毅然決然離開媒體工作。
對於未來的動向,杜聖聰表示,在媒體工作時,時常東奔西跑,這次選擇玄奘大學擔任全職助理教授,也是因為父母希望可以多陪陪他們,所以目前工作以教職為 主。但是,現階段仍有些電視台邀請他擔任主管一職,因此不排除未來會重返業界的可能性。對於自己,杜聖聰仍期盼自己能繼續在學術上深造,讓自己隨時保持最 佳的競爭力,更鼓勵年輕學子不要小看自己的「可能性」。
南華大學傳管系四年級學生劉又元表示,杜聖聰老師在上課時相當的認真,對於學生們上課的態度、考試、報告的內容,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雖然在準備這些東西 的時候會感到疲累,但總在學期過後感到受益良多。另外,前南華大學進修部傳管系系會長陳依照更說,杜老師的課上起來不至於枯燥乏味,很多實務上的經驗分 享,讓同學對媒體一職能更加的了解。
最後,杜聖聰強調,在學校學的學問,一定要能夠用,否則學而無用,是浪費時間精神之舉。他更以「別輕視自己的可能性」來期勉學生們能更上層樓,培養自己的獨特專業。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