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觀光犧牲

2008/04/17 18:50
3,324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向天湖!標高738公尺,是賽夏族人巴斯達隘祭典的地方。日本杉、茶油樹、山櫻花,近年來在觀光活動日益蓬勃發展下,他正以自然生態以及賽夏文化特質,在旅遊市場逐漸轉型為深度型態後,正取得最佳的位置。原本每兩年趁巴斯達隘祭典上山的遊客在幾萬人以上。在不包含自駕車人次統計下,根據苗栗客運的乘載客來看,91年有1萬7千人,到了95年大祭更有2萬八千人以上的遊客,因此祭典人潮是有其市場。而在道路開通後,更可以直趨湖邊,遊客量開始固定,不只是在祭典也有了平日的人潮。 僅有不到30戶的向天湖部落,開放觀光後的部落社會或多或少開始起了變化!絕大部分和資源有關。但相關設施卻難以應付大量的遊客,除了降低向天湖的觀光品質,更造成環境的問題。公廁,是觀光地區最重要的必要設施之一,但卻一直是族人最詬病的事情。另外,原本僅幾百位的部落居民,人潮在星期假日的湧進更帶來大量的垃圾。目前公所設有一名清潔員工,每天不定期打掃,但沿著湖邊走,總有來自廁所濃郁的味道,大大減低遊湖的興致!沿著湖邊可以看到廁所的排泄管,目前已不再直接排放到湖裡,而是排到湖外的水溝去,但味道 依舊仍在。() 發展觀光付出代價,是必然的結果!只是付出的代價,是全部落人要承擔。水-變成了最主要的爭議了。還不是觀光區時,部落用水維持一定的量。尤其公廁的供水,參管處曾在公廁外,蓋一座濾水器,但使用人次過量,機器運轉難以應付,時常當機,最後結果,維修成本過大,參管處決定不再修復而荒置到現在。 向天湖最早的名字叫做,raromowan,是一種染料的植物。傳說賽夏族人初到此地,原來是廣達數十公頃的湖泊,後來因為大東河支流向源頭侵蝕,切穿湖岸,湖水流失,留下大片沼澤的肥沃地,而後移居到此的客家人,耕成水田地,稱它為仰天湖,民國後改名為向天湖。從Raromowan到向天湖,從賽夏族人到客家人,再回到賽夏族.如今原是大片的raromowan,變成大群的人潮,垃圾,自然是附帶的贈品。而觀察湖邊四周,除了有攤販的免洗杯和零星的垃圾外,竟看不到任何一個公用垃圾筒. 公廁、垃圾、水,三項基本條件,都是在以觀光客態度取向思考建設工作,但原先生活在部落的賽夏族人呢?而回歸參山國家風景區管處理在九一年將向天湖劃入風景區後,但從公廁的外觀改善、垃圾筒的未建置、道路的美觀設計,似乎都不符部落的期待。原以為這是一個矛盾的態度,既不願祖居地開發也不願公部門做出相關觀光設施,但卻又盼望從觀光活動改善生活環境。這一切的心結都是來自政府對向天湖居民過往的的溝通態度以及法律的粗暴過程。 所謂部落發展,觀光這條路上,印證在每一個原鄉環境,有時很難看出,到底發展的是誰?烏來溫泉區、阿里山風景區,確實由原住民經營的店鋪佔有多少?在這裡,每一個家庭的故事,在向天湖成為觀光景點後,牽動了每個個人的成長。風家,可以選擇性的在例假日回山上賺取小額收入,但對於其他想回鄉的年青人而言,幾乎還是難有在地就業的可能,空有土地卻缺乏技術、資金,這兩項幾乎就可說明原鄉為何都是平地攤商的原因。當原基法第二十二條中明文規訂共管機制後,目前參管處預想的規劃設計已轉為研究企畫而暫時停止。正待部落能共議整合。但到底誰才能代表部落意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