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千里步道周聖心獲得人籟論辯月刊首屆『生命永續獎』

2007/05/21 17:42
6,225次瀏覽 ・ 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8
檢舉

轉貼

周聖心, 台北 04.19.2007
千里步道

許多人說,這是一個艱鉅的夢想,但卻也是一個極其美麗而且值得的夢想。
在串連千里步道的同時,我們將會習更謙卑而細膩的,
對我們的環境,甚至我們的生活方式,進行深刻的對話與反思。

二○○七年三月四日下午,我和小葳從羅東搭火車來到花蓮,要為第二天即將在花蓮進行的試走活動,再探一次路。
氣壓很低,盤據在中央山脈腰脊上灰沉沉的雲層,終究還是降下一陣急雨。

奔馳在景美往新城的台九線上,輕便雨衣被迎面的東北季風吹鼓得像個淡黃色的變形球,噗哧噗哧的在耳邊不斷地響著…
一九八五年,我大學畢業回到花蓮,接下來的兩年間,每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是我到新城為當地小孩作課輔和家教的時間。長長的台九線上,太平洋的風在耳邊呼嘯,那個自許是個濟弱扶傾的女俠,正趕赴一場場孩子們的盛宴,要教給他們十八般武藝,拉近和城市孩子的課業差距。
冬天奔馳在台九線的暗夜裡會有種刺骨的寒,一列襯在無盡幽暗從黑谷裡閃著燈火駛過的火車卻讓人彷若置身夢境,每一盞閃爍的燈火都讓人平添了溫暖和慰藉;若是夏日的周六,課後暮色中,我會趁興繼續往山裡走,浸一身野溪溫泉的清香。
那是段遙遠而幸福的日子。沒有太多現世的悲苦和無奈,只有單純的情緒和興致。人在風裡在山裡在天地間,悠然自在輕巧巧。那是年輕。
二十年轉眼過去,或許是對那種素樸的滿足與簡單的幸福的深刻感受,我以近乎無可救藥的樂觀態度,參與著各種的社會運動與社會工作:不自苦於陰雨暗沉,只待 撥雲見日的時刻;不看人性陰暗,只看人性善的可能;漠視現實困境,但求盡其在我、精誠所至。素樸的滿足和簡單的幸福,在千里步道運動全面推展的一年中,也 成了所有參與者共同的經驗。

七星潭自行車出租店的吳老闆

三月四日的探路已近尾聲時,我們的幸福又加了一樁:暮色中,小葳引我來到七星潭灣一處自行車店。一些詢價的對話之後,「如果訂二十部腳踏車,明天一早可以幫我們送到新城火車站嗎?然後下午在教育大學還車。」我問。
「你們是千里步道嗎?」黝黑木訥的老闆看著我們慢慢地說著。我和小葳驚訝得說不出話來,趕緊看看身上是不是佩帶著什麼標誌?什麼都沒有,只有一身疲憊和早被吹得打結的亂髮。
「怎麼知道的?」老闆說他去年就看到千里步道的新聞了,當時就覺得很棒,這幾天又在報上一塊很小的報導上看到千里步道要到花蓮來的消息。所以,他猜是我們來了。
千里步道從二○○六年四月啟動後,隔了一年來到了花蓮,有一個從未謀面,卻一直記得我們的朋友,和我們相會了。
花蓮七星潭自行車出租店吳老闆自此加入千里步道志工行列,帶著他的腳踏車和小貨車,只要我們到了花東,他便一路陪伴,晨昏日夜山邊水湄,當我們的依靠。吳老闆和默默支持他的吳太太,都是千里步道運動中遇見的福氣和珍寶。
台灣社會其實處處都有著這樣的人,她/他們常常是沉默平凡的小人物,但是卻在不同位置上堅持一些簡單的信念。吳老闆原本做的是裝潢,後來因為知道政府要推 動自行車旅遊,便改行開了自行車出租店,小小的店面就在七星潭灣邊──他和太太自小生長的地方。週一至週五遊客稀少,冬天人更少,吳老闆和他的太太依舊守 著它,暑期和假日遊客多了,自行車出租連鎖業者也來擺設臨時租車站。「不會影響了生意嗎?」吳老闆直說:「沒關係啊,大家一起來,只要能吸引更多人喜歡來 花蓮這個美麗的地方騎腳踏車,跟誰租車都沒有關係。在花蓮騎單車玩,比開車好多了。」
三月底我們再次來到花蓮,進行為期三天的自行車騎乘試走活動,吳老闆開著小貨車,一路陪著我們,車上有我們一行三十人大大小小的行李以及備用的單車。他總 是說我們在做很偉大的事,而他只是一個小人物,能幫忙的很有限。其實,支撐著我們可以很窮但是很堅定又自信地走下去的動力,正是來自許多和吳老闆一樣的朋 友們,她/他們讓我們學會恭敬謙卑的面對生命、面對大地、努力於我們所投身的夢想。

風鈴之鄉的牛根草朋友們

花蓮鳳林鎮牛根草社區發展促進會的一群「大男生」,是透過東華大學蔡建福老師牽線所認識的朋友。他們都自稱是社區裡的年輕人,卻都已經四十好幾,生活歷練 明白寫在臉上。一個是警察、一個是記者、一個是郵差,但都熱愛著自己的故鄉,在人口外流、農地大量休耕,農村急速萎縮的現實裡,歡歡喜喜的攜家帶眷,利用 工作之餘投入振興社區的義務工作中:廢棄的豬圈搖身變成生態教室、廢耕的農地租下來試種生質能源作物,每到週末假日帶著一群群小孩家長,來到這兒播種,向 日葵、黃豆、芥菜籽…,連村裡的老人都來了。
蔡建福是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的教授,去年千里步道透過網路邀請社會大眾共襄盛舉時,蔡老師是最早寫信給我們的朋友之一。他不僅來信表達對運動的支持, 更提供給我們他在花東縱谷所進行的浪遊紀錄短片,以及英國鄉村保護法中所彰顯的美麗風光保留區的資料和典章。四月二十三日的啟動大會上,蔡老師帶著學生風 塵僕僕的從花蓮來到台北。五月,千里步道第一次智庫沙龍討論會上,蔡老師再次來到,並為我們做了更多關於「綠道greenway規劃」與「花蓮的鄉村發 展」議題的分享。之後,我們又透過他認識了同在東華大學的中文系教授吳明益,他則是一位身體力行且關心蝴蝶生態的行旅文學作家。「牛根草」這群可愛的朋 友,也是因著蔡老師的關係,很快的就成了千里步道運動在花蓮地區的中堅力量。

花蓮,我的故鄉

我從沒有想過,千里步道運動讓我用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重新回到花蓮故鄉。過去二十多年,我默默地關心蘇花高、關心水泥開發、關心紙漿廢棄污染…,但是這一次,我用自己的腳,重新真實的再一次踏上滋養我生命年少時的土地。
花蓮雖已不似從前純靜,高聳的中央山脈被林立的高樓遮蔽,美麗的沙灘也早已不復存在,替而代之的是一層層的消波塊。但是,她仍是那最美的地方:山邊串起泰 雅部落的產業道路(地圖上它叫「花5」),那曾是我作家庭訪問時的優靜路線;沿著太平洋邊經過一片防風林的綠色小徑(地圖上他叫「193」),曾是徐仁修 筆下台灣最美的一條路;當然,還有我整整生活了十八年的林森路,(雖然她早已是一條車流不斷的馬路,作為曬穀場的時日已經久遠),我就是在那條路上一拐一 拐地用爸爸的老式巨無霸單車學會騎單車的,也是在那條路上第一次摔了車…這些都是離我好遠好遠的年少記憶。
許多參與步道運動的朋友,也和我一樣在參與的過程中,重新發掘了塵封已久的記憶,更看到台灣另一個新世界的可能。
來自泥土,才有鄉愁。沒有鄉愁,我們如何愛這塊土地?

連結在地團體,串聯美麗步道

一、兩年前就聽黃武雄提出「環島步道」的構想。更多年來,總是聽他不斷感嘆著台灣美麗的鄉村景緻和山林靈氣越來越少、除草劑和水銀燈一吋一吋地侵蝕著原本 青翠靜謐的山野小徑…,「夢想一條環島的千里步道」懷抱著對台灣土地深厚的感情。這個夢想首先獲得徐仁修和小野的支持,很快地,來自各方的回應極為熱絡而 樂觀,大家都對「一條蜿蜒曲折,充滿想像的千里步道」懷抱著許多的期盼。
二○○六年六月十一日,千里步道舉行了第一次的步道試走活動。當天,在碧潭吊橋下,六百名參與民眾,捨棄汽機車,沿著南勢溪的蜿蜒小徑,踏著五公里的「漢 順上學路」,經由小粗坑電廠-伸仗?-屈尺,來到位於翡翠水庫旁的龜山國小。這條小徑是三十年前住在龜山的少年郎「漢順」,每遇新烏路坍方時他上學的必經 之路。曾幾何時,孩子們的上學路,已經變成了車陣裡的搏命。透過步道運動,我們希望至少可以為行人多爭取一些應有的路權,也讓孩子們的上學路,能更多點安 全自在的空間。
當然,整個運動更是要透過各地環保、生態、文史、社造、登山、民宿觀光與社區大學等組織的在地串聯,邀請各地喜歡走路或騎單車的團體和個人,尋找台灣島上 各個沿途擁有美麗風光,或是富含豐富人文歷史或生態景觀等資源的鄉道、產業道路、步道、古道、圳道、廢鐵道…,串聯(而非開發)出一條專供行人與自行車使 用的綠色的環島步道。

因夢想而上路,因上路孕育新夢想

二○○六年,千里步道運動從一個夢想出發,開始一步一步的踏出實踐的步履。千里步道運動從無到有,開始成為台灣社會新公民運動的選項:一個要串聯更多跨領域民間力量與智慧,為台灣留下根和本的全民運動,於焉開始。
首先,我們蒐集參考各種現有的資料,包括法令、規章、步道現況調查…,嘗試對夢想中的環島步道做出更具體的描述和參考指標,另一方面則希望可以喚起大家對 「擴張與開發」的反思,並重新思索台灣作為世界地球村一員,在環境、生態、暖化等議題上的具體作為,以及整體國家永續發展的方向。
試想,一條環島的「11號國道」,一條專為兩條腿行走/騎單車所提供的美麗步道──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偉大但艱鉅的夢想,但對我以及和我有著一樣想像的朋 友們來說,她卻是一個極其美麗而且值得的夢想。台灣這樣美,我們卻無暇去品味,台灣這樣好,我們卻任意去破壞,在串起千里步道的同時,也許我們會更謙卑更 細膩的,和我們的環境,甚至我們的生活方式進行對話與反思。
現在,雖然「她」還是一個夢,但我相信,不久的將來,踏在千里步道上的每一個人,都會覺得擁有這條環島千里步道,對福爾摩莎美麗寶島而言,是再自然不過 的、生活的一部分!有一天,無數的青少年、無數不同年齡的人們,將因懷著走向遠方的夢想而上路,更因上路走向遠方,而孕育新的夢想。

-----------------------------------------------------------------
作者周聖心剛得到人籟論辯月刊首屆『生命永續獎』,同時得獎的還有其他十位在各領域努力耕耘的行動者。各位可以連結人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