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嘉義搞社運-搶救古蹟悲歌
【記者王耀億/嘉義報導】
2002年,不顧許多民間團體反對的聲浪,「稅務出張所」在嘉義市政府的堅持下被拆除。但這個首次在嘉義市發生的搶救古蹟事件,不僅催生了更多嘉義市的社運團體,也開啟了嘉義市社運團關懷文化資產的新浪潮。目前嘉義市社運團體,依然在為了保存郡役所而積極奔走。
由郡役所看嘉義市府與社運團體
人文關懷協會裡陳放著搶救文化資產的海報。
記者王耀億/攝影
從南北兩棟新市政府計畫案出爐,民間團體就不斷的在與市政府對話,經由辦活動、抗議、演講、公聽會等方式將他們的訴求向市政府傳達。
西元1920年興建的嘉義郡役所,於前嘉義市長陳麗貞任內時期裁示拆除,並在原址興建新市政府北棟大樓,與南棟建築互相連結(南棟原址為稅務出張所)在社運團體的聲援搶救下,市府團隊改變聲明,將保有郡役所的部分建築,北棟市政府將會採新舊並存的方式進行,至於保留郡役所的程度如何,將交由專家學者擬定。
而2006年三月,現任市長黃敏惠更決定,要將郡役所原址保留,並將新市政府北棟移至郡役所後方,以保留有歷史意義的文化資產。但市政府卻在2007年將工程招標,決定拆除郡役所二、三樓建築,並且將於今年六月拆除一樓,只保留一樓大廳的16根柱子。市府反反覆覆的說辭,一再讓關心這項議題的社運團體心灰意冷,郡役所的拆除工程迫在眉睫,社運團體批判的炮火會更加猛烈。
嘉義市政府提出,文化資產保留固然重要,但市政府也要顧及整個城市建設的重責大任,留下16根柱子,是目前在文化資產保留與城市建設兩者間作出適當的評估。嘉義市文化局文化資產課課長林浚宏表示,這個事件本來就是見仁見智,沒有誰對誰錯,也不可能做到讓每個人都滿意,只能說市政府在整個運作程序上並沒有瑕疵且站的住腳。
這項聲明顯然不能滿足社運團體的訴求,林瑞霞回應市政府不夠重視各個層級的聲音,且新市政府的建設是種浪費,南北兩棟建築蓋成如此大而無用,還不如小而省能,將剩下的經費移至更有需要的地方。陳世岸更打趣的說,每次有街頭抗爭,都會剛好遇到修水溝或鋪馬路的阻礙,不知道是那麼剛好,還是有人在暗中搞鬼。顯然社運團體與嘉義市政府的關係,已經達到冰點。
團體再結盟
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兼任老師林謁政曾經在雜誌「南主角」中提到,桃山人文館館主林瑞霞、人文關懷協會總幹事陳世岸與洪雅書房余國信等民間力量應該要團結在一起,才能成為一股守護郡役所的真正力量。
為了讓民間團體力量的集結,嘉義市眾多社運團體在郡役所這個議題上,組成「守護嘉義市郡役所聯盟」,但成效不彰。陳世岸表示,雖然所有社運團體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保留郡役所而努力,手段卻有很大的不同,這方面彼此之間無法互相達到共識,所以最後還是各自努力,無法達到當初結盟預設的效果。余國信說,理想的社運同盟,應該是像「樂生聯盟」或「反蘇花高聯盟」一樣,彼此雖然沒有合併,關係卻非常的緊密,「嘉義市公民的論戰要營造起來,每個團體沒有私心地對同一個議題發聲,就算彼此意見有牴觸,也會有很好的效果。」不過很可惜的,嘉義市的社運團體還無法做到這樣的程度。
這與嘉義市社運團體目前的形式也有很大的關係,由於團體人數少,所以領導人的風格通常代表整個團體,相對的也增加了彼此的差異性,例如桃山人文館習慣辦講座、營隊,讓參與者能夠深入了解他們的訴求。嘉義人文關懷協會則是舉辦活動,吸引更多人知道這些訊息。
陳世岸表示,有些社運團體剛成立一年就有很完善的運作體系,嘉義市人文關懷協會雖然成立多年,但一切都還在學習。洪雅書房也積極的在改組當中,即將招募更多的人成立洪雅協會,協會跟書房比起來,對許多人來說會更有號召力,在資金上的募捐也會更容易,但余國信也表示,自己辦書房,想到什麼就可以馬上行動,如果是協會形式,什麼事情都要經過大家協商,速度就慢了一點,協會與書房兩個各有優缺點,所以兩個都辦,對於余國信來說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