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撒奇萊雅 新的一族

2007/05/24 05:30
3,24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701170541351775 【記者許劭睿報導】撒奇萊雅族人陳俊男嚴肅的表示:「任何東西都可以丟,但祖先流傳下來的精神是不能失去的,所以我們要找回我們的名字。」。

在一九九0年因為一次以「撒奇萊雅族」為名舉辦祖靈祭時,族人們開始有了族群正名的想法,中途歷經不斷的修改與籌劃,終於在二00五年向行政院遞交正名申請書,並在二00七年一月十七日正名成立,成為繼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後,第四個由行政院完成正名的原住民族群,撒奇萊雅族(Sakizaya)。

撒奇萊雅聽起來可能覺得陌生,但是奇萊山、奇萊平原這些耳熟能詳的地名就是源自於撒奇萊雅。花蓮古稱奇萊,舊時撒奇萊雅族人居住的地方就在花蓮一帶,最早在一六三六年西班牙據台時的文獻上就有該族的記載,當時稱Saquiraya。陳俊男說:「過去族人和噶瑪蘭族曾一起抵抗清兵的入侵(史稱加禮宛事件),打敗仗後遷至阿美族的居地而被同化了。日治時期,日本人把我們跟阿美族人合稱一族。」

撒奇萊雅族的語言、文化甚至宗教信仰都和阿美族不同,兩者間幾乎是無法溝通的,陳俊男笑著講:「兩族的語言隔閡也是我們要正名的原因之一,阿美族語問候語與撒奇萊雅族語咒罵發音相近,當我向你問好時你卻誤解為我在咒你早死,這樣的情況能夠生活在一起嗎?」。兩族卻被日本人強行同化成單一個阿美族,導致撒奇萊雅本身的文化正漸漸消逝,甚至有撒奇萊雅族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來歷,社會大眾也只知道居住在花蓮的是阿美族。

文化的重建,各種藝術與祭典,例如:巴拉瑪火神祭,全族祭儀的祭典,用來紀念以及緬懷在加禮宛事件犧牲的先烈。在語言的教育,他們要認清撒奇萊雅語言與阿美語言的差異。撒奇萊雅在精神的傳遞,為Talon精神,這是一種團結的制度,撒奇萊雅部落裡有年齡階層的制度,每五年進階一次,十五歲以下為幼年級(Wawa),十五歲以上是青年級(Kapah),十五歲到二十三歲的青年是由幼年級進階到青年級的預備階段(Masatrot),必須住在部落的會所,服從上級階層的指揮,一同接受訓練,一同起居飲食,了解團體合作的精神。
繼民族正名後下一步要完成的是民族的登記,陳俊男說:「登記了以後才知道哪些人應該被分類為撒奇萊雅族人,也能讓迷失自我的族人們找到自己的尊嚴。」積極找回自我的撒奇萊雅族人,為了自我消逝的文化正在努力的耕耘。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