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自然「有」商「機」—生態、健康、市場 有機與慣性農業的比較

2008/05/28 23:07
5,648次瀏覽 ・ 1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周君琳/嘉義電訪報導】

  相對於有機農業多樣精緻化的栽種方式,傳統慣性農業因採用機械化、大量生產的方式栽種,過程中必須定期輔以農藥與化學肥料來減少病蟲害及增加作物養分,然而若長期過量使用化學藥物將不只對土壤環境造成傷害,也會間接影響人體健康。另外,因兩者栽種方式不同,市場的行銷機制也各有所異。

化學藥物對生態與健康的影響

  有機栽種的過程通常利用生態系中的天敵、捕蟲燈、栽培抗病蟲品種等方式來防治病蟲害,肥料使用方面則以有機肥料取代合成化學肥料,這種方式能減低對環境的負擔。而傳統慣性農業在這方面則以定期噴灑農藥為主,並使用化學肥料幫助農作物生長,其使用的化學性藥物必須通過農委會驗證許可才能使用,且使用時必須符合一定的藥量,並配合用藥間隔與作物採收的時間才能盡量減低對土壤環境與身體的危害。現今台灣傳統慣性農業時常發生長期過量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的問題,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教授陳仁炫指出,有些農夫為了使滅蟲效果更好而使用未經農委會驗證的農藥,雖然更能有效撲殺影響作物生長的害蟲,卻因藥物含量不符規定而可能使土壤與作物本身殘留更多化學藥劑。對於過量農藥的使用,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世雄表示,除了破壞土壤生態,過量的農藥殘留經過長期累積,也會間接影響人體健康導致癌症或各種慢性疾病。

有機農作捨棄農藥,改以自製的捕蟲燈減少蛾類對稻作的危害。

記者周君琳/攝影

  在作物生長期間施肥可以增加農作物的養分,對此陳仁炫表示,土壤施肥時必須評估土壤與作物所需的養分來施予一定的劑量,不管是化學藥物或是任何有機肥料都必須在標準劑量內使用,若過量使用,就算是有機農業所施的有機肥料也可能因過量重金屬的累積而危害人體健康,且土壤環境在長期遭受破壞後若未補充有機物質,則會使土壤栽種作物的地力降低。

有機市場概況

  因台灣有機農作的起步比其他國家晚,再加上先天栽種環境上的不利,相較於國外的大規模栽種,台灣有機農作目前還屬於小農制度的栽種,因此有機農產品的產量並不多,且因栽種成本較高,單價比慣性農產品高出三成左右,在銷售方面,自然無法獲得一般大眾的青睞,現多數有機農夫均採用網路直銷或與有機商品店合作販賣有機農產品。所有農產品當透過中盤銷售時都會面臨中盤商抽成的問題,但相較傳統慣性農產品,有機農夫大多將農產品親自轉手至銷售中盤商,而不像傳統慣性農產品必須透過多層中盤商轉手之後才上市販賣,因此有機農產品的中盤剝削問題較不明顯。

  對於有機農產品在台灣的市場,農委會於近幾年積極推動有機農產品的知名度,農糧署作物環境科科長黃玉瓊表示,台灣有機農作物目前以水稻最多,水果蔬菜為其次,屬於產量少多樣化的性質,因產量不多不適合進入果菜市場,現多以在地行銷的方式舉辦宣導講座與行銷輔導等方式幫助有機農戶有效管理與增加銷量。有機農作在台灣的發展將日趨成熟,農委會將於民國九十八年一月二十九日起徹底施行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同一年也將對有機農產品全面實施OTAP的有機產銷履歷驗證標章,其強制性的有機法規除了對消費者確保有機農產品的品質外,也希望藉此推廣有機農業生態永續經營的概念。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