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構 有人才 加上經驗的累積
成全今日的芬蘭老人照顧品質
這裡是一個叫做VIVAMO的機構,是芬蘭老人學習活動開發的發源地,已經快要四十年了。
芬蘭還有一種專門培養兼具護理和社工專長的diakonia服侍善工學院。學生不只看懂打針送藥,一年級要在老人之家觀察服務八週,從老人學習思想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二年級有八週在醫院一般病房,三年級在外科病房與重症病房,四年級學領導能力。然後才全時間實習,這樣打造理論實務兼具而且知道為何而戰的優秀年輕人。畢業的人通常選擇一般政府社工體系制度涵蓋不到或者還不夠理想的對象作為優先關懷對象。
Eva就是這樣身份的服務者。她去探視一位九十二歲獨居老太太。還沒見到人就想到先幫裡面的老太太掃雪避免她外出摔跤。而因為有正牌護士的經驗,不但會量血壓,而且能進一步根據居住飲食以及病歷資料做評估給建議。
有機構、有人才,加上經驗的累積,成全今日的芬蘭老人照顧品質。高齡社會的因應成敗,關鍵不只靠錢,也要靠想法與作法,恐怕最深層的是,到底對人的看法是什麼?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看了EVA在VIVAMO機構的工作還有到老人家裡的探視,看到了除了食衣住行以外,我們還有更多可以服務老人們做的地方。不用'幫助'這個詞是因為覺得這麼一來好像不是以老人為中心的出發點。幫助是以我們的角度,去想他們需要的是什麼;而'服務'則是希望以老人為中心,去體會他們需要什麼。看了很多北歐國家高因應齡化社會的政策,以學習的心態,我一直以來的秉持原則都是要多幫老人們著想,要將心比心等等。但是看完這則影片,感觸很深的是因為好像自己現在才領悟到,總有一天也會輪到自己需要別人的服務。若是現在不練習為老人的情況和心態做了解,甚至是輔導;在未來的某一天,自己要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那時候的自己? 希望多接觸了解高齡化的因應措施和提高品質,除了是服務別人,我想若是所有年輕人都能以這樣積極為老人服務的態度,並且蔚為風氣;如此一來將來能受益最大的也是大家和整個社會。
助燃者 (貼心芬蘭系列報導之四)
現在的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而更需重視老人的照顧品質,在芬蘭這個重視老人福利的國家,在訓練與教育這些老人照顧的工作者那麼的不遺餘力與重視,由於老人照顧品質的成敗,老人照顧的工作者是成敗的最大關鍵,也是相當重要,並且是需要去重視的一個議題,但與台灣相較下來,台灣對於照顧工作者的人才培訓是顯得是不夠完善的,然而在芬蘭,他們提供了老人身心靈方面全方位的照顧,老人不是病人,影片中所說的:「我們不能把失智症的老人當做是小孩子一般,要把它當成一般人」,然而需因應他們的的過去經驗,使得自己能狗找出自我的價值,但能夠讓這血高齡者能夠活出生命的精采,需要依靠這些老人照顧工作者的協助,可見老人照顧工作者事多麼的重要
如何照料老人的生活
什麼又叫做真正的照料
在這段影片裏面
社工們照顧的不只是老人的生活起居
也包含了幫人設身處地的著想
不管是身體上或是心靈上
全面的照料才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