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魏」成風氣 老鞋展現新風貌

2008/06/12 02:09
4,647次瀏覽 ・ 1次分享 ・ 2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陳雅芬/嘉義報導】

  運動鞋品牌「牛頭牌」在民國七十幾年是風靡一時的本土球鞋品牌。然而,隨著國際品牌相繼引進台灣後,牛頭牌在市場中逐漸沒落,經營者面臨結束經營的困境,不過,在獨子魏百慶接手經營後,成功地讓品牌轉危為安重新振作。

  創立於民國四十一年,牛頭牌是台灣老字號的本土球鞋品牌,在民國七十幾年達到經營高峰,囊括了當時國內主要的運動鞋市場,是五、六年級生耳熟能響的品牌。隨著全球化的浪潮,國際品牌陸續被引進台灣,並且國際品牌大多採全球各地下單,減低工資成本以提升產品利潤的方式經營品牌,然而,當時台灣工資逐漸上漲,本土品牌面臨成本無法降低且難以轉型的困境逐漸蕭條。

接手製鞋產業後,魏百慶致力於品牌的創新。

圖片來源/魏百慶提供

  民國九十三年底,父親魏名宏萌生退意考慮結束經營之際,由於父親的一句話:「一個員工的收入就是維持一個家的生計。」一旦結束營業後影響的是整個公司一百三十幾個員工,也影響了一百三十幾個家庭,不甘就此放棄,獨子魏百慶毅然決然決定辭去在南科從事研發光電產業的工作,轉而投入父親的製鞋產業,魏百慶笑笑地說:「當時只是憑著一股『憨膽』,沒想太多就這樣一腳踩進來了。」

  接手鞋廠的經營之後,魏百慶首先從鞋子的材質和整體結構作為出發點,對於鞋子的功能性以及流行性來說,市售鞋款大部分的廠牌僅能夠集中於其中一項,無法兼顧實用以及時尚,魏百慶希望結合兩項優點以功能性為基礎,而流行設計為輔,一旦有任何一項未能達合格標準則寧願中斷研發生產,也不願銷售品質不好的鞋款給消費者。由於從小就在製鞋環境長大,對該產業並不陌生害怕,但對他而言這是優點同時也是缺點,魏百慶認為,在最熟悉的環境裡,往往會讓人矇蔽雙眼看不到問題的所在。因此,確立了鞋款品質的標準後,他決定將品牌轉型創新,除了引進新鞋款布希鞋外,更設置獨立的設計部門,將傳統的撻米鞋、帆布鞋以及人字拖等傳統鞋款增添新的風貌、注入幾分設計感,所有的圖案花色都是從無到有全新創作。

  然而,尋求創新的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長久沿襲下來的鞋款作如此大幅度的調整,在老幹部們的看法裡,總是認為不妥當、反對變動。從小被這些叔伯長輩抱著長大的魏百慶,突然帶進太多全新的創新觀念,總是讓老幹部們感到些許的不適應。此時,就得透過父親作為和老員工們溝通的橋樑,事前他必須能夠說服父親贊同他的理念後,再由父親跟老員工協調,進而獲得老員工的認可才能執行創新的工作,前後大約花了兩年的時間,才讓品牌重新步上軌道。對他而言,一旦確定選擇的路是對的,就不必擔憂是否可能失敗,「既然知道方向是正確的,那麼就放手一搏,失敗不是我所需要考慮的!」魏百慶認真地說。

  而為了即時了解市場的動向以及吸收最新的資訊,不管工作如何繁忙,魏百慶仍要求自己每個禮拜得看至少得看完一本書,透過唸書增廣見聞並尋找靈感。他的生活更是時時刻刻心繫著製鞋產業,床頭櫃隨時擺著電話、手機、筆與記事本,「我的手機24小時全年無休從不關機,以便睡覺時突然有任何靈感或者夥伴有任何想法告知時,能夠隨時起身記錄下來。」魏百慶稀鬆平常地說。
  
  給予民眾「牛頭牌等於台灣製造」的印象,是魏百慶的首要堅持,強調產品從原物料、製程、生產、運送及銷售等過程在可以取得及控制的情況下,都能夠是源自於台灣,強調100%全程台灣製造,不僅品質有保障也增加台灣製鞋業勞工的就業機會,更希望台灣人能夠買的到國產鞋,而購買後有任何問題也能夠透過直接的管道向製造商反應,希望在地品牌能夠給予民眾物超所值的品質。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阿萬 (未驗證) ・ 2008/07/11 17:43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阿萬 (未驗證) ・ 2008/07/11 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