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與獨立 東西方觀念大不同
記者/黃智鴻 報導
十九歲的披頭四站在光芒四射的舞台上,向台下的利物浦觀眾唱出他們的青春活力;二十三歲的切格瓦拉騎著一部老舊的摩托車,展開了一趟環繞南美洲的青春冒險,歷時八個月,全程一萬二千公里。那二十歲時候的你,又正在做些什麼?正在思考些什麼?正在構思著怎樣的夢想?
青少年是探索生命的關鍵時期
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探索與思考,往往在青春期間誕生,「未來就像天空那麼大,我該如何去探索?」這時的青少年處於心理上的巨大改變,逐漸開始渴望從依賴父母的小孩一躍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而青春期更是人生中探索的關鍵時期,探索的結果將成為人生未來如何詮釋世界的原型。因此,在過程中更要認清自我,確定往後該走向何方。
人生的意義除了物質的追求外,精神層面的摸索也需要平衡。物質的摸索主要是對構成生活要素的理解與實踐,而精神探索則是意味著尋找人生意義與價值。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或許每個人的目標不一,但越能在物質與精神之間取得平衡,越有可能實現幸福的人生。
流浪與探索是青春的儀式
在歐洲,高中生畢業後準備進入大學之前,有一段「空檔年」(Gap Year)。他們會趁這段空檔時間,展開一趟探索世界,增加國際視野的國外大體驗。在步入成年之前,給予自己一個重要的自我探索的機會。
政大社會學系楊耀松同學表示,去年暑假期間到紐西蘭打暑期工,並用賺來的錢遊玩紐西蘭南北兩島,讓他體驗到人生過程中充滿著無限的可能。他分享這次旅程中一次讓他印象深刻的經驗,當時他一個人在紐西蘭的高速公路上行駛,路的兩邊是一片廣大的草原,眼前是一段看不見盡頭的道路。而且,擋風鏡前因起霧而一片矇矓,他回想當時的情景說,當下有一種被世界遺棄的感覺。他笑著說,這次的體驗讓他深深體會到身邊的家人朋友的重要性,日後會更加珍惜他們在身邊的每一刻。
曾就讀醫學院的切格瓦拉和朋友休學一年,騎著摩托車旅行南美洲。在這段旅程中,他切身體會到這片土地上人民的辛苦。旅行結束後,他棄當醫生,投身於革命之中。從此,他成為舉世聞名的偉大革命家,更被後世懷著純真反叛夢想的年輕一代視為英雄人物。因為年輕,他勇於冒險。因為旅行和內心探索,他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青春最大的優點在於無限的可能,即使面對失敗也還有時間學習站起來。因此,體驗生活要趁年輕。人生的道路只走直線不一定比較快,因為一旦失敗就難以回頭。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添上一個人生頓點,停下來整理一番。其實,嘗試走曲線反而可能看到更多的風景。
東西方探索精神有極大差異
然而,不論是哪種的探索精神,在東西方的觀念上卻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在東方,家庭與學校誤以為物質的摸索在於金錢追求,以個人的社經地位判別個人的存在價值。在崇尚文憑主義的台灣社會裡,更將目標僅設定為「讀書」,並將其他事物的探索視為浪費時間。
但在西方,他們比較重視生活教育,他們所追求的是生活的價值與意義。另外,歐美愈來愈重視職涯教育,尤其對於未來工作生涯是否持久已成為生活探索的重要面向。不少學校都有舉辦「職涯日」(Career Day),校方將安排不同職業的學生家長分享他們的工作性質。從而觀察小孩的興趣,以便成為日後工作發展方向的一項參考。
相較之下,東方對於生活探索的風氣較為薄弱。在青少年期間,探索週遭事物的選擇中存有過多的約束。文化大學中山研究所姚蘊慧老師認為,家庭教育的差異成為東西方在「探索」觀念上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
姚老師認為,西方在家庭教育上,從小就開始培養小孩對生命、興趣及職涯的探索。他們以提出問題的方式,讓小孩動動腦筋,以訓練小孩靠自己的能力尋找答案。西方稱之為「Try Wrong」,也就是教導小孩從失敗中學習成長。
而東方的父母親猶如「指揮官」,以命令或威脅的方式教導小孩處理事情。這種「專制」的威權教育下,東方的孩子心態上存有「不可反抗父母」的價值觀。其實,姚老師認為這是一種對「孝道」的錯誤解讀。因此,長期在父母規範下長大的小孩,逐漸失去自主性,並且依賴父母為他們做決定,這已成為東方小孩的普遍「通病」。
另外,在小孩學習的過程中,東方的父母以「獎勵」方式讓孩子做他們所謂「正確」的行為,已成為他們心目中的「好孩子」。以父母個人的道德判斷為準則,小孩不依此「法」辦事,結果就會受到懲罰。因此,懂得取悅大人的小孩往往是東方社會中的小孩模範。
而西方的父母則以「鼓勵」的方式引導小孩走向正確的方向。孩子的表現不是為了取悅父母,而是給予自我的肯定。因此,西方父母不會「控制」小孩以達到自己所設定的標準。他們比較重視孩子的積極面、努力過程與進步,並且避免引用令人沮喪的負面言詞打擊孩子的信心。他們鼓勵孩子提出本身的意見,並尊重小孩的判斷。西方社會認為,孩子是有自主性的個體,他們的事情由他們本身作決定,從小就應開始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
因此,姚蘊慧老師認為,父母必須捨得放手,給予小孩一次學習「獨立」的機會。姚老師強調,父母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只是擔任「輔導員」的角色而已,過度的干涉將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成長。孩子的人生道路,應該依靠自己的力量開拓屬於自己的道路。華視總經理李遠(知名作家小野)也提到,父母與孩子之間只有情感與責任,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生命和意志力的延伸。
披頭四的歌聲撼動了全世界,年僅十九歲的他們已站在舞台上唱出他們的青春活力。他們在成名曲「Let it be」中唱道:「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其實,孩子長大了,孩子要學習獨立了。孩子的人生,也應該由他們自己去決定!
採訪後記
這次的採訪讓我學習到青春探索的重要性。透過受訪者的經驗分享,除了讓我能完成這份報導外,也讓我有機會向不同人學習在面對生命探索這件事上的格式各樣的方法。
另外,我覺得採訪就像在聆聽受訪者講故事一般。記者應該消除掉受訪者「被採訪」的印象,以便讓受訪者在輕鬆自在的情況下,將本身的經驗與看法猶如以聊天的方式解答記者的提問。因此,這次的採訪也讓我體會到良好的互動關係的重要性。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