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吉 用照片為弱勢者立傳
【記者林佳蓁報導】照片可以看出攝影師的個性,這句話套在影像與文字報導文學創作者李文吉身上是在適合不過。拍攝主題圍繞中下階層的生活記實,看出李文吉對社會的關懷,而他的照片裡對鏡頭毫不掩飾發出怒吼的臉孔,則反映出他真實不做作的個性。
李文吉,《人間雜誌》早期攝影記者之一,在《人間》停刊之後也陸續在《自由時報》、《大地地理雜誌》、《中國時報》擔任圖片編輯及資深撰述的工作。東海外文系畢業的他無師自通攝影,也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也許沒有完美的構圖比例或技巧,卻多了幾分人味。
九二一大地震的時候,李文吉跟朋友在災區辦了《九二一民報》,領著連交通吃飯都不夠的微薄薪水,李文吉在災區待了兩年。住在簡陋的房子,與災民一起吃粗茶淡飯,批評政府重建的荒腔走板、為弱勢者發聲,「政府倡導社區總體營造,畫出許多不切實際的藍圖也不見他們實行,災民真正想要的只是可以安身的家。」
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過去了,許多受災戶至今依舊還是住在簡陋的組合屋中待業。「政府給了錢,請他們簽切結書就草草了事。」李文吉說,當大眾與媒體都漸漸遺忘了九二一時,只剩下這群默默耕耘的報導文學者,繼續用文字及圖片,紀錄這些無力發出聲音的災民。
李文吉在《人間》的第一個作品《我的朋友范澤開》說的是老兵的故事,描述曾經打過國共內戰的范澤開在原住民妻子離家出走後,如何用自己的胳臂養大四個小孩。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那位六十五歲的老兵洗完澡頭髮還微濕,他小學三年級的女兒跑過來抱住爸爸說:「爸爸抹了好香的髮油!」,他當場拿起相機拍下令人動容的父女互動,就成了《人間》的動人照片之一。
別認為這種真情流露的照片隨隨便便就可以拍到,李文吉表示報導文學的攝影無論是事前準備到拍攝過程,都需要比新聞攝影投注更多的時間與心力,他的每一個作品幾乎都是跟著受訪者上山下海親身體驗得來的。
至於如何與受訪者保持良好關係,他說誠心是不二法門,「老百姓是很敏感的,他們可以從你的態度中很清楚的判斷你的來意是善是惡,你的誠意他們一定感受的到。」採訪過後李文吉一定會洗幾張照片回送給採訪對象,就是這種小小的動作讓他與受訪者之間的關係長長久久,不因為採訪完就結束。
「就像劇照將電影最精彩的部分展現出來一樣,攝影也應該要捕捉一個人真實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間。」李文吉表示也許是大學讀外文系接觸許多外國劇本的關係,讓他的照片裡充滿了戲劇張力,例如上街抗議政府的九二一大地震受災戶的疲憊無奈,對比肩上小孩的無辜不懂世事,他用一張張的照片留住當事人的喜怒哀樂。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