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歸人不是過客 咬仔竹與何燦淵
【記者呂芳儀/嘉義新港報導】
「我有一個老家/美麗的家/漂亮的家/她是我追求生命的起源」這段由何燦淵創作的歌詞,道盡了咬仔竹社區對何燦淵的重要性。憑著一份對老家的情感,何燦淵十年前重返咬仔竹,開始推動社區發展的工作,帶領社區居民改造自己的家園,讓咬仔竹成為台灣數一數二,規劃地很好的社區。
十年前一場火災,把何燦淵在高雄的工廠燒個精光,失去工廠後,為了重新開始,他考慮到大陸設廠,卻面臨必須抉擇留在家鄉照顧媽媽,還是將媽媽送到養老院這兩個選擇,後來何燦淵選擇了留在老家陪伴媽媽。回到了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咬仔竹社區的老家後,開始了何燦淵推動咬仔竹社區發展的工作。
何燦淵一開始回來從事社區改造時,附近居民都對他保持著存疑的態度,認為一定是對何燦淵有利益。何燦淵說:「有人說我一定是想選民意代表,不然怎麼會想替大家出錢出力。」因此,對他而言,從事社區改造最大的困難點在於如何說服居民一起動手,他說:「我就一點一滴做,別人若問我,我會告訴他們,我就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
經過何燦淵多年來的努力,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對咬仔竹這個社區配合度越來越高,帶動了整個社區,產生正向循環。他們的努力曾經被颱風吹垮,何燦淵帶領村子裡的老人一同清理被颱風吹倒的災害,當老人在路旁喝茶水休息時,何燦淵默默地在一旁,注視大家的表情,到現在他依舊忘不了,每個老人臉上都是認真、沒有抱怨、挾帶著滿足的神情,讓那時的他深受感動。到現在支持他一直做下去的力量,正是當時的那份感動。
何燦淵全心全意,想為他土生土長的社區做些貢獻,在他心目中,社區裡的老人都是看著他長大的長輩,所以他用一種關心長輩、回饋社區的方式在經營。社區志工林根輝說:「常常可以看到他提醒長輩們天冷要多加衣服、菜不要吃太鹹等小叮嚀,就像在提醒自己的父母親一樣。」何燦淵抱持著作子女的心境,回饋這些長輩、這個社區,居民林秀葉也說:「他是個不會計較,只為社區的人。」在未來他更想讓咬仔竹轉型為具有工作機能的地區,才能鞏固青壯年,讓社區改造的工作一直持續下去。
「他是歸人,不是過客。」林根輝用這句話形容他。何燦淵對這個社區充滿希望,他不忍看到社區長者的凋零,每當有在外的遊子願意返鄉居住,他就會充滿喜悅,就連看著自己和居民一起種出來的樹,都會感到自豪。對他而言,打造一個更美好的環境,讓所有對這個社區有記憶的人,都可以回來為這個社區努力。
何燦淵彈著吉他,演唱自己創作的<老家>歌曲。
【記者呂芳儀/攝影】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