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的人生伊拿
部落的伊拿六十大壽,以原住民部落女生平均餘命歲數七十歲來說,人生將近走了半下,在觀察部落所有年齡的分析中,這年代裡的區別是在於歷經苦難的求學和環境長大的孩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偏遠部落醫療設備改善之部分。
推向伊拿年齡層的年代裡,部落族人家口成長數倍增,反受到教育的機會並不多見呢,為了養家活口必須國小畢後,或還沒畢業就去工廠,或在家裡做臨時工呢。碰到生病時,就近醫務所、衛生室看病,通常這樣小的單位,也頂多只有一位護理和醫生兩個人。碰到部落流行病痛也只能使用一般藥材硬撐並向上級逐級報告,以交通和回報往返時效來說,更顯著了部落偏遠地區醫療重要性呢。從她口述中,了解當時醫療狀況外,還有交通不便、醫療素質、設備、環境等等重要因素探討之。
隨著生命的延續,歷經多年經濟起飛,慢慢地醫療、交通部份逐步建構完成,帶動原鄉部落移民工作等效益,當然這就是台灣經濟奇蹟時段,回憶這樣的過程,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部落文化正逐漸消失殆盡了呢!這又是怎麼樣的過程,又是如何發生的呢?我想這不是本文所討論部份,只是單純從伊拿平均餘命看起,並回憶殖民政府對待各部落,這樣的態度罷了呢?
從生命簡易分析統計表可知,部落到了六十年齡以上層級,都有不同的餘命分析和結果。以原住民部落區分之平地和山地兩者下,居住部落偏遠地區之山胞原住民,明顯的生命餘命比例和平地山胞男生、女生差距比例為,3.33或4.87[參考資料連結]。這樣的微差下的子因,又以意外發生或肝疾病等功能為首要。
全國比列占約五十餘萬人之原住民族人,人數比列不多。依據生命簡易提析表重點如述,以山地和平地生命簡易表比較下之結果,男生和女生平均餘命統計稍有明顯差距。當然在全國生命餘命男女生比例下更是拉了長距,平均餘命分為7以上,這不去討論之內。
當上級侃侃而談著原住民部落相關問題時,現今還是偏遠部落醫療問題,有窒礙難行部分,就依逕內部落之改善問題。首先就是飲食習慣,以及衛生習慣並重。觀察分析表得知,我們不能不擔心的是如果沒有強制改善相關問題,未來這樣的平均數值,可能會越來越大之差距,相對衝擊是文化逐漸消失了呢。
部落有很多相關福利政策,針對這樣的改善問題部分,比如醫療檢查等等,按規定要定時去檢查身體,並著重飲食衛生,積極提倡衛生宣教。活動部份可能常見的就是部落老人會裡的活動囉!藉由其他同儕一起活動機會,彼此寒暄問暖,並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活動,另外部落年輕人跟耆老們的互動更是重要了呢,除了了解耆老們以前生活狀況外,並學習耆老們智慧結晶傳承文化與互動互愛之關係,部落需要精心設計這樣的規畫,慢慢去實行讓部落在地們感到溫馨和放下苦惱身段!這樣的人生才會長久長遠,不是嗎?!
古流編譯
備註:平均餘命為零歲到自然死亡
伊拿為排灣族媽媽的統稱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