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的慈善事業 再談

文字-A A +A

 

慈濟的慈善事業 再談

 

著名投資人巴菲特宣布99%的財富捐給慈善事業,他兒子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却在《紐約時報》刊文,高呼慈善是富人“洗滌良心”的虛僞産業。我爸是巴菲特,但我反對慈善 (http://chaoglobal.wordpress.com/2013/08/08/peter/)這引發《金融時報》的不滿,給小巴菲特扣上了“輸出列寧精神”的高帽。

請參考彼得•巴菲特發表在7月27日《紐約時報》『慈善-産業綜合體』這一段節錄:

2001年至2011年間,非營利組織的數量增加了25%。其增長率超過商業部門和政府部門。這是一樁大生意。。。。慈善已經成爲消除差距的“獨門法寶”,源源不斷地創造出會議、工作坊和各種交流團體。

這個體制。。。它摧毀的生命和社群越多,就越是大公無私地宣揚“回報社會”。我稱其爲“洗滌良心”——坐擁正常人一輩子享用不完的財富,然後做慈善撒出一點點,保證自我感覺良好。

無從得知彼得•巴菲特是否知道台灣有個叫做慈濟的最大的慈善團體,但是彼得•巴菲特所說的(包括這段話的前後,以及英國金融時報針對這些話所寫的社論)卻是放諸慈濟而皆準。

『坐擁正常人一輩子享用不完的財富,然後做慈善撒出一點點』

這一小句,慈濟支持者一定會有意見,慈濟因為極端成功的形象設計、組織、和宣傳,產生驚人的吸金效應,全台灣的善款都向慈濟集中,其他小型慈善團體和非營利組織的募款績效大受影響。這是不爭的事實,慈濟坐擁其他團體想像不到的財富和行善的資源。

慈濟努力的作資源回收,很多中老年,尤其退休的人,都成為回收志工。這些本來散落各地的資源,本來並沒有浪費,不但沒浪費而且養活了無數的低收入弱勢家庭,以拾荒維生或補助家庭生活。慈濟這個大水庫,攔截了絕大部分資源,使得周邊廣大區域範圍內的小河小川無水可用進而枯竭。

雖然慈濟資源回收的收入還是進入慈善運用,『然後做慈善撒出一點點』,甚至有些拾荒的孤苦老人,也受到慈濟的照顧,他宣揚了慈濟的慈悲,卻傷害了人性的尊嚴。

『隨著越來越多具有商業頭腦的人物踏入慈善界,商業原則也成爲慈善活動的重要元素』。慈濟高層的能力和努力令人佩服本來拾荒可以自立更生,如今拾荒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反而回頭過來必須接受,包括害得他無法生活的慈善團體的,慈善捐助,這是多大的諷刺!慈濟可以教育國人或支持者,慈濟沒有必要以大對小、與民爭利。

這幾年遊民問題越來越嚴重,遊民最普遍的工作就是在路邊為廣告商舉牌,而這廣告所行銷的,幾乎百分之百是房屋銷售。舉牌作廣告,房屋賣得好,房價被炒高,租金水漲船高,付不起房租,被房東趕出,流浪街頭成為遊民。彼得•巴菲特認為:『這不是在給老虎提供食物嗎?』,正好呼應了Peopo 『舉牌人』文中所說的:『露宿街頭的舉牌者,就像俎上待宰之魚在替廚師磨刀。』(請參考連結: 『舉牌人』https://www.peopo.org/news/217031

紐約時報的報導,引發英國金融時報的批評。各說各話都有道理,其中難免讓人聯想到兩大報業媒體隱含的長距離競爭效應。

慈濟不但在台灣廣受尊敬與好評,全世界也是他們慈悲與博愛的舞台,少有人會去,或敢去,評論慈濟的作為。2006年,老巴菲特宣布諾捐出99%的財產投入慈善事業。英國金融時報這篇社論,也有很快的聯想,直指彼得•巴菲特這篇“慈善無用論”是對自己被剝奪繼承權的優雅抗議。

我不是慈善團體,也不是拾荒老人,在金錢收入方面我沒有受到慈濟絲毫的影響,甚至我以前每年捐款兩千元給慈濟,雖然去年起停止了。我也不是金融時報或商業媒體,評論慈濟對於某些問題的負面影響,沒有對抗或詆毀的動機。如果因為身為公民記者,談論的主題無關商業利益、沒有上司杯葛,廣泛而勇敢的關心社會議題,而讓讀者對於Peopo 公民記者產生好奇關注,雖然純屬意外卻也樂觀其成。

公民記者 謝明海 2013-09-30

 

延伸閱讀:

『背影 拾荒者』

https://www.peopo.org/news/78081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八德葉子

我看不懂長篇大論
我只知道一個事實
慈濟回收的確斷了不少拾荒者的生路

其實八德市公所兩天一次開出來的資源回收車所蒐集的回收品
是賣給得標的資源回收場

許多里長自己也請志工每周三日實施資源回收處理
出售所得拿來做為獎學金..學校免費午餐仁愛基金..甚至購買小貨車充當資源回收車

資源回收的利益積少成多
不幸的已成為各種團體間的矛盾

謝明海

好奇寶寶,謝謝回應,也看到你很多有關慈濟的報導。

你說:假宗教之名的慈善機構,我不會這樣批評,因為宗教和慈善並不違背而且本來就是一體的。

慈濟確實是宗教團體,也是慈善機構,無庸置疑。我們批評他的某些作為的同時,沒有必要去抹殺他在其他方面的貢獻。

好奇寶寶

謝大哥

好奇寶寶也曾注意到慈濟這個假宗教之名的慈善機構。請看相關報導竟然已經寫了快60篇了:

https://www.peopo.org/list/post/21104/1494/all

好奇寶寶留

3

加入時間: 2007.07.22

謝明海

加入時間: 2007.07.22
2,311則報導
402則影音
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我心目中的文化部長

2024-04-18
瀏覽:
1,309
推:
3
回應:
0

給2024-05-20 之後的新內閣大大掌聲

2024-04-16
瀏覽:
2,656
推:
6
回應:
0

Seuswa 一幅 2,500 美元的作品

2024-04-07
瀏覽:
4,463
推:
27
回應:
0

觀眾、演員、導演、 監製、發行人、劇本

2024-04-04
瀏覽:
6,262
推:
39
回應:
0

20240403地震的啟示

2024-04-04
瀏覽:
5,008
推:
14
回應:
0

回應 我們亟需更積極的數位發展部

2024-03-31
瀏覽:
3,996
推:
2
回應:
0

有心插柳柳成林 再談peopo的前世今生

2024-03-29
瀏覽:
3,089
推:
4
回應:
0

PEOPO 每一位公民記者自己就是一條船

2024-03-28
瀏覽:
3,310
推:
9
回應:
0

老舊公寓不都更的社會責任

2024-03-20
瀏覽:
7,106
推:
51
回應:
0

廣泛的向有才華的人學習 (三)

2024-03-19
瀏覽:
7,910
推:
54
回應:
3

慈濟的慈善事業 再談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6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6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