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貢寮水環境保育研習】借鏡‧分享‧回饋
到八月上旬,山上的水梯田陸續收割完畢,今年田裡的農忙大抵告一個段落。趕在雨季開始之前,在貢寮國中及貢寮國小提供場地的協助下,跟著一群來自台灣各地的夥伴,進行了兩天的【貢寮水環境保育研習】。
連著五年辦理水環境研習,今年特別不一樣,有別於前幾年我們希望透過學校教師,將水環境議題轉化成課程,帶進既有教學體制。今年的對象是一群對水環境議題關心,或有志投入友善耕作的環境工作者。在短短兩天的研習裡,我們希望把三年來關注貢寮水環境保育的心得與經驗跟大家分享,雖然時間有限,但期望透過研習,能開啟這些夥伴不同的思維及想法,透過自身的角色,在不同領域發揮影響力。
廊道思維看水環境
在談水資源保育之前,我們必須了解,因為物候與土地利用的差異,水域環境有不同的樣貌與組合。流過森林、山澗坑溝、水圳、農田、溪流、河口、海洋,建構出不同的地貌。因為每一個水環境都不同,所以不會有一模一樣的保育方式,但很重要的是保育策略絕不能只看其中的單點,必須串連整個水域廊道,你永遠沒辦法只守著自己的田或是土地,卻要求流經或灌溉的水源是乾淨的;你永遠沒辦法妄想被切斷了通道的水生生物,能自然遷徙回來;你永遠沒辦法只透過工程手段,阻擋因不當開發造成的大量水土流失。
借鏡‧分享‧回饋
水梯田是一種跟水資源很緊密的人為地貌,透過水圳引水於山澗坑溝,水流經過灌溉,又回到溪流,再流至大海。而因為水梯田存在,提供森林與溪流生態系生物擴散的緩衝空間,也孕育了豐富生物棲息其中。而在擬定保育對策之前,很重要的是需要先盤點資源,到底有哪些生物棲息在其中?這些生物需要什麼環境才能存活?這種生物出現在這是不是扮演著某種意義?如果我想了解這些資訊一定要專業團隊才能進行嗎?
在保育水梯田的經驗中,我們也同樣面對全台灣農田都遭遇的問題,農村老齡化,年輕人都外移工作,沒有青壯年人力;有意回到或進入農村的年輕人,缺少耕作技能或不熟悉保育工作,能不能有一些簡便或非質、量化調查方式讓大家能對田間生態有多一點認識,所以我們帶著大家,在不影響農作前提下進入水梯田觀察,亦或透過平時在田間農作過程,紀錄看到的田間生物,發展生物紀錄表,探討生物出現背後所代表的涵義,並將這經驗跟大家分享,能將這方針帶回各自的農田或農場,發展各自的記錄方式,更期望大家回饋給我們另一種『他山之石』。
捕蟲器(thang-hia)是種傳統的田間農具,
使用原理卻包含對蟲害生物習性與發生週期的的了解。
因為友善環境,不使用農藥及除草劑,田間保留多樣水生植物,
蹲下來瞧一瞧,趁著收割後的破空,很多水生植物趕緊探出頭來完成生生命週期。
水生昆蟲相很容易作為微棲地多樣性及水質好壞的代表。
調查過程中,由蝦籠中採獲的鉛色水蛇,
高位階的食物鏈角色,與休眠時土棲於田埂,
它的出沒代表水田生態系的完整與田埂提供微棲地的證據。
(生物觀察後,所有生物皆活體野放回原棲地)
除了水梯田的環境後,我們同樣也關注溪流環境的暢通與完整,研習中我們必須先了解天然河溪的微棲地多樣性,因為搬運堆積作用,大小塊礫石堆疊,形成各種潭、淵、瀨、灘地形,都提供不同生物利用,當河段地貌單一化時,也會讓某些生物沒了居住環境;河段被阻隔時,也會有很多必須往返溪流海洋的兩側迴游生物,因此無法完成生命世代。我們無法阻止應急的災後修復工程,但如果是預警性的防災工程,是不是有較多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前提下,兼具生態保育的功能?水環境的利用已經不在是傳統的,只有人在使用環境的思維了!
透過觀察溪流無脊椎生物,發現很多生物以體外鰓進行呼吸,
對於水中溶氧高低、懸浮微粒多寡要求甚高,常被當作水質優劣的生物性指標。
「窺箱觀察」是種非侵入式的調查方法,可以觀察水下生物的行為模式
轉移陣地到較下游位置,大夥站在因取水需求,將水位抬高的河工構造物前,目睹此時因河床抬高,在枯水期河水下滲至基流面後流出,形成長度超過50公尺的斷流;而幾近垂直的壩體,在豐水期時又因高度過高,形成兩側迴游生物的圍牆。感嘆之餘,大夥也討論起有沒有方式是能兼具取水需求與生態廊道功能?
在這次水環境保育研習中,最有趣的事莫過於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一同參與研習的伙伴,能在研習過程中,用自己所長,將經驗與大家分享,或提出長久的疑問,尋求共同討論的機會,我們認為這次的研習除了是貢寮經驗的分享,也期望藉由研習,除了有志一同伙伴的交流平台,也創造不同領域及立場伙伴對話的機會,更希望研習過後,有機會收到大家的”○○”經驗。
【研習番外篇】蕭二嫂的里山風味餐
跟著蕭二哥一起回到貢寮的二嫂,因緣際會之下,暫時接手了一間餐廳,也因為蕭二哥進行友善耕作的的關係,開始思考起使用自家生產的蔬菜米糧,或選用食物里程較近的貢寮當地農產,透過一次次的討論,與伙伴間回饋;石花會不會太脆?青草茶煮魚腥草煮還是鬼針草好呢?冬瓜悶煮口味可以嗎…蕭二嫂試著慢慢的擺脫餐廳菜的映象,走出自己的里山風味餐之路,里山風味正新倡議著!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