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待用平台 提供弱勢溫暖關懷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盧莉雅、劉曉潔/新北市報導】人生中難免起起伏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低潮時,能遇到貴人伸出援手,其實我們更可以期許自己先成為別人的貴人。在量力而為的情況下提供陌生人一份溫暖、尊嚴的救助,這就是待用的愛心。二○一三年項藝凱先生看到待用餐的新聞報導,認為應該將它繼續發揚光大,便決定創造一個愛心平台匯集全台灣的愛心來做推廣。

來自於陌生人的溫暖愛心

到底什麼是待用?最早的待用源自義大利那不勒的待用咖啡,民眾在咖啡館預購咖啡,留給付不起錢的人享用,任何顧客都能預購一至數杯待用咖啡,暫存在咖啡店裡,讓無家可歸或貧苦人士進店時能免費領取,感受來自陌生人的暖意。

新北市板橋區的「呷飯呷麵」,是台灣第一個推出待用餐的店家,他們效仿國外的待用咖啡,推出「有能力的人先付麵錢,讓付不起錢的人免費享用」的愛心待用麵,透過媒體的報導,許多店家紛紛與之看齊,一位曾付過愛心餐的林志勇先生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也非常正面的活動,也認為台灣應該繼續推廣這樣的活動。

一個想讓善循環的心

項藝凱,一九六六年生,四十七歲的他,原本的職業是一名鼓手,某次在電視新聞上看見待用麵的報導,期盼每個人都能熱心助人並推廣愛心平台,讓善循環,讓生命更美好。

但是他知道,這樣的消息並沒有很好的傳播工具,不是每個有需要的人,都知道要去哪裡領取待用餐,待用餐也還沒有普及到隨手可得,因此在二○一三年四月他創建了愛心待用平台,實質的計畫就是要號召更多的店家加入,讓台灣從北到南,各地都有提供免費的食衣住行育樂給有需要的人。網站上架設的粉絲專頁,在短短六個月內已經有七百多家的商家受感召而加入,在一些有待用物品,卻沒人去取用的地方,店家也會主動把這些資源送去給附近的弱勢團體,把資源發揮到最大的功效,不造成浪費,也讓更多人得到溫暖。
 

熱愛音樂也熱愛幫助他人的項藝凱先生

待用愛心平台 要讓愛心永傳

二○一三年四月網路上創建的愛心待用平台,開始匯集大量愛心待用的資訊,無論是食、衣、住、行、育、樂、醫,只要符合待用愛心或是願意提供弱勢免費愛心救助的個人、店家或是團體,都能加入愛心待用的平台。

他們希望能透過這個平台有效的幫助到需要的朋友,讓待用的愛心能長久持續下去。不過項藝凱也很清楚,需要愛心待用的對象,通常是沒有3G網路,更沒有使用臉書的行為,這樣便失去了創辦這個愛心平台的意義,為了使這些真正需要愛心待用的人可以獲得資訊,他們製作了愛心券,依照待用庫存的數量,發給各店附近照顧弱勢學童、孤老公益團體、里長或是學校,讓他們轉發給需要的弱勢朋友,這也是目前可以有效運用待用庫存的方法。

由於每間店家的場地不同,待用愛心商店的店貼需求也不同,他們以方便、環保及多用性質種種考量,製作了可以清楚列印A3大小的待用愛心商店LOGO圖檔,放在Google雲端硬碟,供有需要的愛心商店自行下載後,依照自己需要的大小,用彩色印表機列影印或是便利商店的彩色輸出張貼即可。

愛心貼紙

 

小愛無限 大愛不斷

愛心商店在訂定愛心價時,大多採薄利而不賠錢的方式,並盡量設計將愛心餐點的愛心待用支持價格控制在三十元到五十元之間,愛心待用的精神是讓弱勢的朋友能夠有餐溫飽,因此高單價、過於豪華的餐點並不適合作為待用餐的品項,不過如果是店家自掏腰包的愛心行為當然是非常歡迎。

愛心待用的活動初期,每個月難免會累積大量的待用品,平台會建議將總量之百分之六十,以現金或是待用品方式轉捐給附近的弱勢慈善團體,倘若沒有想到對象時,愛心平台也備有全台各地弱勢及慈善團體的資料庫,提供店家可轉捐對象的建議。

另外在面對領取待用的朋友時,他們也希望店家能保持微笑與親切語調來應對,讓對方實際感覺我們的愛心與溫暖,待用不是施捨,而是關懷與尊重。待用是為弱勢提供尊嚴、體面的救助。

項藝凱表示:「目前大部分的愛心待用店家都在城市比較繁華的地方為多,可是大部分需要幫忙的朋友都在偏鄉之中,所以希望偏鄉能有更多的愛心店家一起加入待用的行列。歡迎大家加入愛心店家、義工的行列,一起為社會盡微薄之力。」

延伸閱讀

愛心待用麵 助失業男度難關

【台灣1001個故事】海鮮「待用麵」傳愛心

台灣愛心地圖 待用店家網站使用方法

愛心待用 公益平台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88則報導
2,293則影音
71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11

「小星與空空鳥」 提升幼兒身體自主意識

2024-06-24
瀏覽:
1,132
推:
0
回應:
0
2:37

田曉雯克服身障打桌球 打進帕運奪牌

2024-06-21
瀏覽:
3,640
推:
0
回應:
0
3:16

泡泡龍畫家 徐若鈞以繪畫超越病痛

2024-06-19
瀏覽:
3,773
推:
7
回應:
0
2:21

AI生成圖像 幫長者回溯生命故事

2024-06-17
瀏覽:
3,775
推:
6
回應:
0
2:29

王富美浪浪家園 給受虐傷貓狗一個家

2024-06-16
瀏覽:
3,641
推:
0
回應:
0
1:41

吳長綱創建AI影像辨識app 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2024-06-14
瀏覽:
5,671
推:
8
回應:
0
1:33

現流冊店 台灣文學與獨立音樂的巧妙交集

2024-06-12
瀏覽:
4,522
推:
0
回應:
0
2:58

從她到他 阿塔男孩Deven走出跨性別之路

2024-06-07
瀏覽:
3,816
推:
0
回應:
0
2:11

林芝創造林下經濟 瑪吉姆姆的藥草之路

2024-06-03
瀏覽:
4,907
推:
1
回應:
0
3:17

美人魚兒歌 啟發兒童尊重多元性別

2024-05-31
瀏覽:
4,104
推:
0
回應:
0

愛心待用平台 提供弱勢溫暖關懷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54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54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