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把家還給陸生寄居蟹 海邊不要撿貝殼

2013/11/15 13:31
2,745次瀏覽 ・ 14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台灣海邊出現移動的水龍頭以及走動的養樂多寄居蟹,在幾個民間團體的努力下,募集了來自全台各地民眾寄回來的貝殼,這些貝殼由工作人員陸續送回海灘,為了提醒民眾不要撿拾貝殼、讓寄居蟹有家可揹,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團隊還為貝殼進行標誌!

沙灘上原本因佈滿各種尺寸的貝殼,現在卻消失無蹤,或讓尺寸單一化,讓原來必須揹著殼才能生存的寄居蟹,在海邊找不到合適的螺貝殼,只好揹著養樂多空瓶、塑膠瓶蓋、破燈泡過活;只是塑膠製品、人工器皿,無法提供寄居蟹保濕、完善的保護。

照片

幸運一點的,則是揹外來種非洲大蝸牛和福壽螺殼,因為沒人撿、量又大;但這些殼又薄又脆,碰到台灣海岸到處都有的堤防,母蟹歷盡千辛萬苦爬上去,也有可能一不小心跌下來,脆弱的殼破了,裸露下的寄居蟹很快就會被攻擊、死亡。 其實,寄居蟹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合適的螺貝殼,透過厚實的殼將寄居蟹保護得密不透風,不受敵人攻擊。 目前幾個觀光發達的海岸,小琉球、大鵬灣、墾丁、綠島等,寄居蟹都有類似的處境。

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邱郁文長期關心寄居蟹處境,他與後灣人文暨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楊美雲合作,發起「把空殼寄給我」,獲得熱烈迴響,上千個大小不一,來自各地的貝殼,為研究室增添溫暖氣息。邱郁文在這些貝殼貼上海生館的Logo,提醒民眾這些貝殼來自民眾的保育心意,不要撿,更不要誘捕寄居蟹。

此外,由義守大學助理教授趙仁方研究團隊發起的「還給寄居蟹一個家」,為綠島的寄居蟹找家。研究團隊表示,人類遊憩行為以及飲食習慣,導致原可不斷循環利用的貝殼大量消失;缺乏配套的旅遊活動,更使得綠島寄居蟹處境危急。 民眾以及海產店將家中多的或醜的貝殼丟回海邊,或者將貝殼寄到這幾個單位。海生館:「944屏東縣車城鄉後灣路2號邱郁文研究團隊收」或「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193號,後灣保育協會收」;義守大學:「台東縣台東市綏遠路二段43號鄭淑芬小姐收」,這些螺貝殼將透過公益旅行的方法,送回綠島海邊。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