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居住民的森林智慧(二)運用自然肥料工廠的森林酪農業

文字-A A +A

  就像孟加拉班喬戈爾,印度的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也有自成一格的生產活動,那就是森林酪農業(forestry dairy farming),隨著海拔高度、坡向、降雨量、微氣候、植被等不同,森林酪農業也會有不同的樣貌。北阿坎德邦的山居住民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增加他們的收穫與收益。


北阿坎德邦所產出的起士(圖源:timescity.com)

  自然肥料製造工廠

  對於平地的酪農業來說,關鍵的成功要素之一就是土地,土地越廣、作為草料的植被也就越多,而能保證穩定乳量。但是對北阿坎德邦的山居住民來說,土地不只有私有地(private property resources, PPRs),還有公共土地(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 CPRs)。

  喜馬拉雅山脈的公共土地,大部分是草地與森林生態系。牛廄中,牛隻睡覺的底床主要就來自於草地、森林的草料及松針,還有從耕地取得、收穫後的剩餘物(crop residue)、雜草、青草,加上極少數的穀粒。混合牲畜糞堆、腐熟之後,就變成了農業用途中絕佳的肥份。如果適當地在草地或森林裡放牧牲畜,遺下的排泄物也能幫助草床、林床的植被長得更好。

  循環、循環、再循環

  自然的肥料工廠的投入,除了來自太陽的能源之外,山居住民對資材高度利用的智慧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以下稍列舉幾個例子:

1. 糧食(Cereals):(1)人類食用榖類製品、(2)米糠供給勞動或產乳的牲畜、(3)剩餘物餵養動物、(4)再剩餘部分堆肥腐熟,補充土壤肥力。

2. 堆肥(Compost):(1)糠、稻稈、乾草與森林落葉混成堆肥、(2)用於一些作物的護根層(mulch)、(3)使土壤肥沃、(4)保留土壤水分、(5)保護土壤、(6)形成微氣候。

3. 杏(Prunus armeniaca (Chulu))的果實:(1)果實可以食用、(2)果核可用於萃取高品質的油,用於烹煮與其他目的、(3)果漿可以製作果醬或印度甜酸醬(chutney)等等、(4)果核塊可用於擦臉、(5)果核塊也可當作田間害蟲防治的資材、(6)樹上葉子可以當作牲畜草料、(7)枝條可以當作烹煮時的薪材、(8)果樹是農林業體系的風險分擔與收益來源。

4. 扁擔桿屬樹木(Grewia optiva):(1)農林業的重要要素、(2)葉子是富含蛋白質、無鞣質(tannin-free)的牲畜飼料、(3)嫩枝與嫩葉可用以洗髮、(4)果實用作衣服的天然染劑、(5)從枝葉中萃取製成的藥(Elixir)有利孕婦生產、(6)壞死的枝幹與小枝條可以取出纖維,製成繩索、地毯等、(7)剝離纖維後的枝幹枝條可以當作燃料、產生光源、(8)從樹上取得的衍生物可以以有機肥的方式回歸土壤。

5. 牛奶:(1)可以直接喝或搭配茶與咖啡、(2)製成凝乳(curd)、優格、奶油、修飾奶油(酥油ghee)、與起司(3)做成各種甜點、(4)以原料或加工製品在市場上販售。

  森林酪農業的啟發

  北阿坎德邦的森林酪農業是自給自足的,也不會產生廢棄物。對他們來說,每一種資材都有它的用途,這一點也可以反映在山居住民的雜草管理(weed management)。

  而無論是他們不經意保存下來的獨特生物基因庫與生態系,或是他們獨特的文化與傳統知識,都持續帶給現代知識體系正面的影響。

        阿莫拉的母親之森:對現代工業社會衝擊的調適

  那麼,反過來說,現代知識體系為傳統知識體系帶來甚麼樣的影響呢?透過人類學者的研究參與,有時為社群引進了謹慎的新技術,而能在原住民原有知識體系上做漸進的改善。

  但除了好的刺激之外,現代知識體系也帶來了劇烈的衝擊。舉例來說,現代社會科技文化強烈的視覺傾向,以及隱含在社會關係中的文化優位,促使原住民青年與小孩出走,使得這些獨特的文化面臨絕傳的危機。另外還有不當開發、引進外來種破壞生態平衡等等……。

  工業社會所導致的氣候變遷,衝擊到森林生態系,連帶衝擊了傍山而活的原住民,遂引發了原住民一連串的自覺行動。

 

  阿莫拉的母親之森

  阿莫拉(Almora)是位於北阿坎德邦的一個聚落,放眼望去是田園詩般的環境:矗立著高大松樹與橡樹的綠色山坡、野花綻放,並有著小小的整齊的梯田。


阿莫拉(圖源:journeymart.com)

  在阿莫拉,天剛破曉,女人就必須從家裡到叢林幾趟往返,帶上幾大袋草料,或是提走幾桶乾淨的山林水,森林的恩惠只有她們最清楚──樹木的枝幹與碎木可以當作生火的燃料、木材則用於興建或修葺家屋,而草與葉子則是牲畜的食物來源,然後森林中的水源naulas則提供了乾淨的水。


北阿坎德邦的女人在森林裡撿拾草料(圖源:Uttarakhand News)

  不僅女人們更能掌握森林的知識,面對氣候變遷與人為不當開發的衝擊,這裡的女人也比男人更有體悟。

  體認到森林的重要性,阿莫拉的女孩們展開了行動:村落裡的女孩組成一個團體叫做母親之家(Maiti),它的另一個名字是喜馬拉雅山女兒行動(The Movement of the Daughters of Himalaya)。在團體中任一女孩的結婚場合,其他女孩必須從苗圃取出樹苗,在新娘子的家周圍挖出幾個小坑,把樹苗種下。接著在婆羅門聖歌的誦唱聲中,新娘也要把樹苗交給新郎,讓新郎把樹苗種下。這些女孩們將有照顧樹木的義務,而樹木對新娘父母來說,也會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樹木就像女兒的替身一樣。

    

  這是我們的森林,我必須為後代子孫保留它

  阿莫拉母親之森的行動,在北阿坎德邦引起數以百計個村落的仿效。而在仿效之外,同樣站在這股思潮前端的,也不乏其它村落的女性。

  例如古納(Guna)森林村務委員會(Van Panchayats)的精神領袖(Sarpanch)Sudha Gunwant說:「我們應該種些像扁擔桿屬(Bhimal)的闊葉樹種,這對碳吸存、增加空氣中氧含量都有幫助。」


古納的精神領袖Sudha Gunwant指著闊葉樹種Bhima(圖源:The Hindu)

  另外一位庫馬盎(Kumaon)森林村務委員會的成員,曾在喜瑪拉雅山僅剩棲地的保護上有重大的貢獻。「雖然我們沒有甚麼金錢上的誘因,但當我看著森林的時候,總感到一股無形的拉力──」她說道:「這是我們的森林,我必須為後代子孫保留它。」

  

參考文獻: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of Mountain People”, Neelendra K. Joshi Vir Singh, 2010

“Forest Connections”(The Hindu), Aditi Bishnoi, 2013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8.02.27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8.02.27
441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乘著溪水,漂流到下游

2019-12-04
瀏覽:
3,042
推:
0
回應:
0

取水閘隔開的燦爛與哀傷—新城溪巡溪後記

2019-10-08
瀏覽:
3,414
推:
0
回應:
0

海濱 x 溪流 x 森林 x 人家,交融在一起

2019-07-09
瀏覽:
2,722
推:
0
回應:
0

水,就不愛直來直往

2019-04-24
瀏覽:
2,542
推:
10
回應:
0

溪水哪裡去?從地表消失的川流水

2019-02-18
瀏覽:
2,992
推:
0
回應:
0

請別叫我排水溝—田寮洋無名溪巡溪誌

2018-10-25
瀏覽:
3,341
推:
1
回應:
0

榕樹溪:上游不乾涸的約定

2018-09-11
瀏覽:
3,519
推:
0
回應:
0

翻岩、跑步機、勇闖天堂路:龜壽谷溪極限夏令營

2018-07-04
瀏覽:
2,570
推:
0
回應:
0

貢寮遠望坑溪護魚區,修繕工程釀生態災難

2018-06-26
瀏覽:
6,603
推:
116
回應:
0

屬於童年的那條溪,你的還在嗎?

2018-06-23
瀏覽:
3,646
推:
3
回應:
0

喜馬拉雅山居住民的森林智慧(二)運用自然肥料工廠的森林酪農業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886篇報導,共13,19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886篇報導

13,19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