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菲籍修女滿詠萱 挑戰自我為付出

2008/10/23 07:06
5,49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品汎/嘉義東石報導】

  燦爛的微笑,慈祥的聲音,是滿詠萱修女給人的第一印象。服務於嘉義縣東石鄉的聖心教養院,滿詠萱十八年來長期照顧多重障礙孩童不間斷。「滿修女幾乎將全部的自己貢獻給別人。」教養院社工組長黃怡婷說。為了更了解臺灣,貼近臺灣人的心,滿詠萱有段辛苦的自我學習歷程。

照片

 

 滿詠萱修女照顧重殘兒童無微不至。

記者陳品汎/翻拍自厚生基金會網站

  滿詠萱來自菲律賓,十八年前由教會外派至東石聖心教養院服務,發現教養院中有很多殘障病童需要照顧,滿詠萱決定留下來照料病童,這一待就是十八年,沒有在台灣其他地方駐留過。從菲律賓跨國來臺,滿詠萱堅持學習臺灣的文化習俗。她表示,如果不能虛心學習不同的文化,接納不同的生活方式,就無法真正融入當地,了解當地人的需求。

  當年,初次踏上臺灣土地的滿詠萱,對臺灣這陌生的地方感到好奇,不論是臺灣的人、事、物,對滿詠萱而言通通都是新奇的,跟菲律賓國內差異很大。滿詠萱說:「當年來到臺灣,發現臺灣人吃飯用筷子,就開始努力學拿筷子,剛開始學很不順,手都快要打結了。」然而滿詠萱始終不放棄學習,不僅學會使用筷子,還透過聊天、嘗試與理解,去認識台灣這塊土地,希望完全學會臺灣人的生活習慣,入境隨俗。

  滿詠萱說:「只要能順利幫助更多人,學習過程再辛苦都不重要。」滿詠萱來到嘉義後,透過教會管道開始學習中文。中文字的外觀很方正,筆劃多,是中文字的獨特之處。她自認對語言很不精通,而中文字的獨特性正是學習中文困難的地方。「太與大,兩字看起來很像,可是筆劃差一點,意義差很多,所以學中文非常不容易。」滿詠萱表示。此外她還發現,自己在嘉義當地常接觸的對象中,大多數講臺語,為了能夠與講臺語者溝通更順利,下定決心學習難度更高的臺語。

  照顧病童無微不至,滿詠萱習慣抱起病童問候幾聲,用問候帶給他們溫暖,不分晝夜晴雨,幾乎二十四小時陪伴病童,她也深深了解病童內心的需求,就算有些孩子因病不能言語,細心的滿詠萱仍然可以觀察出來,馬上伸出援手。閒暇時,她也替外籍新娘作諮商輔導。透過聊天,滿詠萱希望了解他們的內心感覺,解決外籍新娘們的生活適應與家庭問題,此外還發揮自己所學的醫藥知識,必要時也能給予外籍配偶人士提供第一線的援助。對此滿詠萱表示,自己並不把這些工作視為工作,只是覺得有更多人需要幫助,自己有必要為他人付出。

  滿詠萱多年來不求回報的付出,幫助過很多民眾。滿詠萱強調,未來不求能幫助更多人,只求付出能更貼近人心,質比量重要。她還補充,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生命的方式,但是千萬不要浪費時間,不然生命過了就不能回頭。聖心教養院社工張惠文說:「滿詠萱女士為他人奉獻的人生,足以讓我們檢視自己該怎麼選擇過自己的生命。」滿詠萱修女選擇犧牲奉獻的人生,堅持一路走下去。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