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施政程序不正義 民怨沸騰
政府施政程序不正義 民怨沸騰
【記者洪大成/台北報導】台灣近年來,在土地徵收爭議,從華光社區、苗栗大埔到淡海二期等事件等,都產生「土地正義」的呼聲。台灣農村陣線理事長及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曾在媒體表示,目前都市計畫及土地徵收均仍迷信專家治理,經由少數人所組成的委員會來決定公共利益。但專家真的懂得那麼多嗎?專家會不會變成「專門害人家」?政府都用這些掛著學者專家名號的委員會在騙人,許多都是政府自己的人,這是現今最受人詬病的。戒嚴時期的土徵法律,考慮的面向太狹隘早不合時宜,現今規劃理論主張,必須包括公民參與權,要讓更多民眾進來表達他們不同的聲音,共同做決定。台灣很缺乏正當行政程序,現行公聽會或說明會也都不回答,最後就謝謝指教。大法官七○九號解釋,提到正當行政程序,提供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首先要提供資訊,要預備聽證,對人民不同看法要提出答覆。沒有程序正義,就沒有實質正義,這是一個關鍵。
說起政府的程序不正義,案例比比皆是,徐世榮指出,今年8月經濟部能源局依據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議決議,辦理陸域風電推動實驗性聽證會,廣納各界意見,但是苑裡反瘋車自救會表示,能源局於7月中旬曾在中、南部辦理二場說明會,將風力機設置距離改為「1.1 倍風力機高度安全距離」及「取得風機250公尺內居民同意」兩項新規範,民眾並未實際參與、資訊不透明,說明會及聽證會都「徒具形式」。並呼籲能源局應再行聽證,並先開預備聽證解決程序問題、釐清爭議。
再者,欠稅限制出境已被國際人權專家認定違反國際人權兩公約,今年由法務部舉辦的兩輪會議最後結論,財政部原本承諾十一月召開聽證會,卻變成在十二月舉辦沒有實質效力的公聽會,各自表述,無法達成共識。兩公約監督聯盟執行秘書施逸翔表示,民間要求聽證會的原因是,符合行政程序法的聽證程序可以真的促進討論論辯的法律機制,公聽會形式包括會議的提綱與爭點,民間團體都無權參與及提出。現場大多數民間團體皆提出,欠稅限制出境應廢除,如果不能立刻廢除,起碼要經過法院或者專家委員會去認定,且應訂定裁量準則,排除不需要限制出境的情況,同時也必須將罰鍰排除。然而出席的政府機關代表卻認為沒有必要經過法院與法官的同意,與民間的期待落差甚大,會議無法達成共識。
這些實例反應出政府執行公權力都忽略了程序正義,導致很多公民運動站出來,都在爭取正義,前大法官許玉秀曾在公開研討會上,呼籲所有人民要注意自己的稅,稅比什麼都重要!國家常以財政困難為由,沒有遵守正當法律程序向人民徵稅,而遵守正當法律原則就是人民才是課稅主體,把人民當人對待,讓人民有參與權,只要政府用心研究稅制,亮出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人民是甘願遵守的。
許玉秀表示,政府執行公權力如果沒有把「人民」當人對待,問人民心裡如何想,人民意見如何?政府必須注意人民的感受,不能把人民當作木頭、當作空氣,如果把人民當成主體,怎麼會發生沒有讓人民參與,就做成決議的情形出現呢?在各行各業都一樣,如果都有依正當程序,大家把人當人對待〈以人為主體〉,怎會出現花生油裡沒有花生的事情呢?一語道破現行公部門施政缺乏正當法律程序,此為引起社會人心不滿的問題癥結。
什麼才是正義?前南非大法官奧比.薩克斯(AlbieSachs)在國際人權日前,應邀來台演講,曾經分享南非憲法法院的象徵,也就是「大樹下的正義」圖騰,圖中有一顆大樹,樹下有一群白人與黑人,聚在一起,因為在非洲傳統大家習慣在樹下解決紛爭,比照現代沒有任何地方比大樹下公開和透明了,而且這群人民守護憲法大樹長大,憲法大樹成蔭,也可以保護人民不論黑人與白人,流露出非洲追求正義原始又純真的本性。對照目前政府執行公權力,決策過程沒有透明,忽略人民的參與,是否連非洲都不如。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