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原住民族賽考列克群ㄟ甘地&蔣渭水
樂信·瓦旦
台灣原住民的意見領袖,
泰雅原住民族賽考列克群ㄟ甘地&蔣渭水
居於弱勢的原住民,在族群民智未開的年代,所能發出的聲音非常微弱,
直到日治時期,樂信‧瓦旦知識份子出現,台灣原住民權益才逐漸受到重視。
樂信·瓦旦 (1899年8月16日-1954年4月17日),漢名林瑞昌
1908年樂信·瓦旦進入角板山蕃童教育所就讀,並取日本名渡井三郎。
1910年轉入桃園尋常高等小學校,之後前往台北習醫,
1921年3月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畢業,又在研究科研習半年,
1921年10月返回泰雅族部落,歷任駐守高岡、角板山、象鼻、尖石等地區的公醫,
一方面從事現代醫療並且傳授族人助產知識,對在原住民居住地區推展近代醫療貢獻極大。
另外樂信·瓦旦也常居於日本人與族人之間協調,全力爭取族人享有近代文明生活方式。
1929年入贅日本四國愛媛望族日野家族女子,改名為日野三郎。
1945年4月樂信·瓦旦被聘為台灣總督府評議會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樂信·瓦旦回到祖先居住地,
並且於1949年11月遞補當選第一屆台灣省參議員,
1952年當選第一屆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在參與兩次大會後,在議會常常提案爭取族群權益,
如增加原住民民意代表名額、設置山地行政管理局、山地行政一元化、培養原住民人才、
協助復興山地農村生活等。爭取臺灣原住民族權利。
李筱峰啟迪
自1624年荷蘭人統治台灣以後,隨著政權的更替,以及外來移民不斷湧入,原住民逐漸喪失其文化及生存空間,成為不受重視的少數族群。居於弱勢的原住民,在族群民智未開的年代,所能發出的聲音非常微弱,直到日治時期,像樂信‧瓦旦這樣新的原住民知識份子出現後,權益才逐漸受到重視。
樂信‧瓦旦,出生於1899年,屬泰雅族賽考列克族原住民,期祖先原本居住在現今南投縣仁愛鄉一帶,後來由於糧食不足而遷徙。遷徙之初,先以大霸尖山為中心,沿著大嵙崁溪(大漢溪)上游河谷活動。到19世紀中葉,樂信‧瓦旦的祖父一代才開始定居在台北三峽的山區。
樂信‧瓦旦的父親瓦旦‧燮促,成為大豹社部落的頭目。日本治台初期,許多部落的原住民都不承認日本統治,時有反抗的舉動,其中樂信‧瓦旦所屬的泰雅族,便被日本人歸類為最頑劣的蕃人。樂信‧瓦旦的大豹社也成為被鎮壓的對象,一時之間,族人無法抵擋住日軍攻勢,被逼往更深的山區。
次年,大豹社聯合附近部落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抗日行動,日本當局出動精銳部隊及大砲全力鎮壓,雙方激戰了一年左右。樂信‧瓦旦的父親瓦旦‧燮促眼見族人一個個戰死,乃率領族人出降,並要求日本當局善待族人,同時讓部落菁英接受與日本人同等的新式高等教育。
1908年(日本明治41年),樂信‧瓦旦改日本名字為度井三郎,先到「角板山蕃童教育所」就讀,兩年後轉入專門給日本小孩就讀的「桃園尋常高等小學校」,之後又順利進入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就學,1921年(日本大正10年),正式從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畢業。
樂信‧瓦旦學成之後,隨即回到山區部落服務,先是在大溪郡控溪(今新竹縣尖石鄉秀巒村)療養所任職,然後自1923年(日本大正12年)開始,便先後被派往高岡(今桃園縣復興鄉三光村)、角板山(今桃園縣復興鄉台地村)、象鼻(今苗栗縣泰安鄉)、尖石(今新竹縣尖石鄉)等地擔任公醫,負責山地部落的醫療衛生工作。
當時,同屬泰雅族的不同部落,經常為了搶奪狩獵地盤而發生紛爭,甚至形成誓不兩立的局面,深深妨礙了族群的和諧與進步,於是樂信‧瓦旦極力居中協調,曾先後在1922年(日本大正11年)達成玉峰部落和秀巒部落原住民的和解,1927年(日本昭和2年)化解高岡部落與南澳部落的衝突。
樂信‧瓦旦認知到,日本統治台灣的根基已經非常穩固,一旦原住民再發動抗日行動,無異是以卵擊石,將為部落帶來毀滅性的後果,因而率先策動自己的部落繳交槍械,隨後更進入各個部落,勸說繳械。此舉讓樂信‧瓦旦受到日本當局的倚重,也多少消除了日本當局對原住民的疑慮。
1930年(日本昭和5年),在莫那魯道的率領下,位於霧社的泰雅族原住民,襲擊各處日本人的據點,釀成震驚台日的「霧社事件」。樂信‧瓦旦對此非常痛心,事件過後,趕緊出面請求日本當局,希望把事件平息就好,不要再對部落展開嚴厲的制裁行動。然而,已對原住民失去信任的日本人,終究沒有同意樂信‧瓦旦的請求,仍舊對部落採行屠殺行動。
不久,日本戰敗,台灣改於國民黨政府統治。如同引頸期盼國民黨政府能改善生活的台灣人一樣,樂信‧瓦旦也憧憬著新的政府。然而,不到兩年,就爆發了二二八事件。樂信‧瓦旦為了族群權益,仍舊相信國民政府能幫助原住民生活,沒有貿然捲入事件中,也得到國民政府的表揚。
樂信‧瓦旦順勢向國民政府提出「希望歸還日本侵占之原住民土地」的訴求,卻沒有得到當局政面的回應。對此,樂信‧瓦旦並沒有氣餒,反而更積極地改走議會路線,在民意機關裡為原住民爭取權益,同時為了與國民政府保持良好關係,他也取了一個漢人名字叫「林瑞昌」。
蔣中正時代,1949年(民國38年)11月,樂信‧瓦旦當選省參議員,是當時唯一的原住民代表。兩年後,又再度當選第一屆省議員。在省議會裡,他大聲疾呼:希望政府能增加原住民參政的機會;多多培養原住民人才;正視原住民經濟的困境;有效率地提高山地行政。
只是,樂信‧瓦旦原本寄予厚望的「祖國」政府,卻沒能達成他的期望。更悲慘的是,在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裡,樂信‧瓦旦並沒有躲過政府當局對他的猜忌。1952年(民國41年)11月,當局誣指樂信‧瓦旦與阿里山鄒族菁英高一生、湯守仁等人籌組「高砂民族自治會」,鼓吹原住民爭取自治。最後在1954年(民國43年)4月17日,被以「叛亂罪」槍決,享年才55歲。(莊天賜) 摘要
參考資料:
世界人權宣言
賽夏族 要求馬政府兌現「試辦自治」的承諾
多元、正義的原住民政策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2014.2.4木馬甲午年立春,噶瑪蘭人-風箱樹向台灣泰雅原住民族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