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數位將合併 資源共享省經費

地區:
分類:
文字-A A +A

【記者廖偉汝/中正大學報導】

  中正大學通過校務會議,將合併兩個一級行政單位,清江終身學習中心以及數位學習中心,校方上呈教育部審核此案,最快將於明年年初合併兩中心並更名為「清江學習中心」。校方表示,兩中心合併後能夠資源共享、開發更多新課程,也能夠達到校方精簡行政組織,節省人事經費。

為跟上時代腳步,學校積極開發數位課程。 記者廖偉汝/攝影

  學校合併清江終身學習中心及數位學習中心,主要調整原因為清江終身學習中心自九十三年起改為體制外的自負盈虧單位。但近年來,嘉義地區推廣教育的需求人數降低,課程推出有困難,以及財務方面等因素,讓校方認為有調整組織的必要;而數位學習中心具有全國品質第一的遠距教學課程之推廣及服務,以及網路大學的開設,並進行數位認證課程設計等多項服務。該中心將推廣數位課程設計之技術,並進而推廣學校多門已通過認證的數位教材。校方認為,兩中心合併後可相互利用各自所不足的資源,達到互惠的效果。

  有鑒於兩中心未來發展的需求,兩中心合併之後,清江終身學習中心將可利用數位學習中心的網路課程資源,開設符合時代潮流的新課程,維繫其終身學習及推廣教育之品質;而數位學習中心也可透過清江終身學習中心,推廣其課程,並透過清江終身學習中心的行銷管道,為數位學習中心開發的產品進行促銷。另外兩中心合併後,除推廣教育與數位學習的整合外,也能夠達到校方組織精簡、節省人事經費的功效。

  兩中心合併後將分成「推廣教育組」、「學習系統組」及「數位學習組」,原本兩中心所負責的業務方面沒有太大的異動。合併後,清江終身學習中心的課程方面,除了原本的面授課程,將會新規劃出遠距課程及數位課程,充分利用其網路資源,達到創新的目的及解決招生問題;數位學習中心除了原本的課程不變動外,將持續製作符合教育部認證規範的課程並修訂,維持其品質,另外,也會透過清江終身學習中心的行銷管道,推廣其數位課程,達到學校開源的目標。兩中心合併後,數位學習中心將支援清江終身學習中心的課程,對於課程的規劃方面,機械三陳彥邦表示,他會擔心數位學習中心的課程品質會因合併而下降。針對學生的疑慮,數位學習中心執行秘書謝美蘭表示,原本的課程不會因為兩中心合併而改變,品質也不會因此下降。

  對於合併兩中心,副校長兼行政組織調整專案小組召集人衛民表示,為符合時代、環境需求,以及目前各大學的競爭激烈,因此做出調整校內行政組織的決定。目前合併兩中心為國內首創,合併後將會有一段磨合期。而中心除了將其傳統面對面教學繼續延續,並增加數位教學及遠距離教學,以多元的授課方式達到創新的理念,並讓其更有競爭的能力。校方精簡行政單位,除了因應環境改變及競爭力的提升外,主要為了讓各單位能相互合作,發揮其所長,達到相輔相成的功用,並讓校內資源結合,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課程,未來也會根據清江學習中心的發展做出適當的修正。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22則報導
2,191則影音
57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嘉市無形文化資產 隍義堂什家將

2024-05-20
瀏覽:
1,357
推:
0
回應:
0
3:00

麵麵俱到 彩色麵條晒出溫情

2024-05-20
瀏覽:
1,306
推:
2
回應:
0
2:56

樂在其中 三味曲用歌聲療癒長者

2024-05-20
瀏覽:
1,461
推:
0
回應:
0
2:58

玩弄於股掌之間 在地劇團的變遷

2024-05-13
瀏覽:
4,353
推:
14
回應:
0

師生攜手在地同樂 三興芒果節

2024-05-13
瀏覽:
4,269
推:
0
回應:
0
2:58

民雄車站旁 公有停車場大變身

2024-05-13
瀏覽:
3,330
推:
2
回應:
0

辰宇落雁體 高中生手寫的溫度

2024-05-06
瀏覽:
3,625
推:
0
回應:
0
2:39

左捏捏右捏捏 捏麵人偶兜風去

2024-05-06
瀏覽:
7,598
推:
1
回應:
0
3:00

擲地有聲 竹頭筊落下啟示

2024-05-06
瀏覽:
6,245
推:
0
回應:
0

蘆筍青農培育 產業與在地的連結

2024-04-29
瀏覽:
6,220
推:
0
回應:
0

清江數位將合併 資源共享省經費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992篇報導,共12,84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992篇報導

12,84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