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陳颽伊 報導
嘉義市社區大學「八掌溪農業學堂」,昨4日上午,舉辦一場以「式微的農村聚落」為主題的農業論壇,除了張博雅校長親自蒞場主持之外,主辦單位並邀請前台南農改場場長黃山內博士、248農業學堂負責人楊儒門先生、原住民新聞台梁錦德記者,以及中央相關部會代表、地方農會代表、及以旗美社大為馬首的南部七所社區大學代表參與論壇,對社大「有機蔬果」栽培班的全體同學來說,除了課堂的理論與實務外,今天又紮實的汲取了「公民社會」份子所應該具備的「公民知識」,這對農村風貌日漸式微且可耕地日漸萎縮的嘉義市民來說,是非常難得的經驗,也是課堂難以架構的課程大綱,社大張博雅校長指出:這場論壇的舉辦,主要是希望「八掌溪農業學堂」的師生,有更大的學習界面,並拉開學習視野,「有機蔬果」栽培的課程,不單單只是個人有機概念的鋪陳而已。
張校長在開場致詞中表示:隨著政府政策的改變,台灣與大陸除了政治面的接觸之外,在工、商、交通、農業以及觀光產業,有了更正面也更積極的作為,但是一場毒奶事件,以及後續陸續浮現的黑心產品輸台,又重重的把國人信心擊潰,張校長說:中南部的農業產值若非受到天災影響,仍然相當可觀,但是也往往發生農民搶植,而產生「供過於求」的狀況,因此很多的農會甚至縣市政府,便把大陸視為主要輸出國,但在雙方政治晦暗不明的狀態下,農產交易糾紛事件也層出不窮,如何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便成了農政部門急於診治的科別。社大執行長陳柏濡則表示:台灣農民之所以無法在勞力與報酬間取得合理的回饋,問題往往是中間商的剝削,以及工資、成本的提昇,原本所得就已經低落的式微農村,再加上天災的肆虐,農民往往無語問蒼天。
陳柏濡指出:農民生存的艱辛,以及農村結構的問題,248農學市集負責人楊儒門先生,有相當深刻的體驗,從小生長在農村的他,看盡農村點滴與辛酸,農民的無奈,政府農業政策的消極,激起他以激烈的方式表達對農業政策的不滿,現在他靠著248農學市集的設立與推廣,逐步教導農民如何在大環境的夾縫中求生存,因此今天特別邀請楊先生蒞臨會場指導,並參與論壇以及意見提供,除此之外,南部社區大學代表與與會者間,也有很精彩的理念攻防,論壇過程讓很多社大學員拍手叫好。陳柏濡說:今天論壇的子題分為「農村樂活新主張與農夫難活沒主張」,以及「台灣茶藝文化與休閒產業面面觀」二大區塊,主要探討台灣未來農村發展走向,以及大阿里山地區茶葉產銷與觀光產業間的互動關係。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