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達人---「救世情懷」洪國勝

文字-A A +A

97.11.2 

生物種類變化多得令人眼花撩亂的土壤,依然是個未知的小宇宙。要估量生物物種的多樣性,秘訣在於一個向下調整的計量標準。生物體積愈小,前景就愈寬廣,待開發的領域也愈深厚。如果我的人生能重來一遍,讓我的視野在二十一世紀重生,我將會是一名微生物生態學者。一公克的尋常土壤,只不過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起的分量,裡頭便棲息了一百億個細菌。進入那個世界,我會穿越沙粒上的森林,乘坐想像中的潛艇,橫過相當於一片湖泊的水滴,追蹤捕食者與被捕食者,以便發掘新的生活方式以及特異的食物網。

 

-----摘自大自然的獵人,威爾森,天下

 

台南縣長蘇煥智在善化美女蘇郁方的婚禮提到:有個80幾歲的阿伯很可愛,採益生菌取代化肥與農藥,賣的有機米送到台北去,這年頭年紀大的個人戶願意費心做堆肥可真是難得!
 
        和我坐同節車廂的李小姐,善化下車熱心地載我去找阿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訪問當天剛好是阿伯的生日,82歲的他還能自行扛兩、三大袋的米,用這輛台北大概只能在博物館見的機車運送。阿伯17~24歲時曾在鐵路局工作,因心中有感「籠鳥有食銅鼎近,野鶴無糧天地闊」,於是選擇自己耕作事業,阿伯文學素養含意深厚,隨口一句閩南話在現今全球裁員風下特別深刻。

  

        阿伯曾經親自領教農藥殘毒對人體的危害,40多歲時曾1年內連續3次在稻田噴藥中毒昏倒送醫的紀錄。阿伯受過日本教育,受到琉球大學 農學 博士比嘉照夫以微生物群取代農藥和化肥的理念所吸引,1989年到日本學習,老師每年2、3次來台灣指導,六年後才成功。
        雖說當時阿伯4個小孩已經可以獨立謀生,不過當時家裡仍有負債,賢慧的妻子認為丈夫有理想,即使經濟辛苦、受人嘲笑「頭殼壞掉」也要加以支持,這對受父母之命、訂親時才見面,以「比現代人更認」的精神培養50幾年結縭情感。
  

        阿伯將EM菌、微生物最愛吃的米糠、壓過油的黑芝麻粉、魚粉等加以混合,用一層黑袋再用一層麻袋綁好,貯放陰涼處發酵。打開袋子時,真的好香,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有點像上等的醬油或是米醬發酵的香味,摸起來有溫熱感,可知微生物呼吸與代謝活動很旺盛,使堆肥內部溫度上升達攝氏 40-60℃,推薦大家親身來體會專家說「成功的堆肥不會有異味而且很香」,保證讓你從鼻子到腦袋全部換新。
 ◎◎註:「EM」菌為「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有效微生物之簡稱,為 1985年日本國立琉球大學比嘉照夫教授精心篩選出以乳酸菌、酵母菌、真菌、放線菌、光合成菌為主的總共10屬80多種對植物、動物和人類有益的細菌,把它們組合成一組共生的有效微生物群,在比嘉照夫教授所著的解救地球的大變革(一)、(二)兩書有詳細的介紹。
  

        溫度上升的堆肥上長出一片白色黴狀物,是一種「絲狀菌」的微生物,證明發酵順利進行,阿伯說這種微生物能把土壤抓在一起,減少土壤被沖刷流失。
        微生物學的研究大門是由一位沒受過高等教育的荷蘭布商賴文虎所敲開,因他常需要用放大鏡檢視布匹的紋理,養成自己磨製透鏡的嗜好,他將透鏡安裝在精巧的架子上觀察各種物品,秉著一股探索自然的熱忱,自1674~1723年在倫敦皇家學會期刊上發表一系列論文,描述至今仍延用的球菌、桿菌、螺旋菌等名詞,連英國女王及俄國沙皇彼得大帝都親自到荷蘭探望這位「業餘」的科學家!!
        微生物分為細菌、病毒、藻類、真菌及原生動物等,有些微生物可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質,有些專司分解垃圾與污水,有些使人類生病,有些用來生產醫藥保健的物質,如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血友病患需要的凝血因子及促進生長的生長激素等等。
        人體的消化道、上呼吸道及生殖泌尿道前端亦有許多微生物,他們幫助人體抵抗病原菌的侵襲、健全免疫力、提供維他命等營養供人體吸收與利用,與我們建立了互相依存的關係,是我們終生的親密伴侶。
        例如口腔是人身體上微生物相當活躍的地方,有如一個微生物的「熱帶雨林」,正常微生物菌叢有抑制雜菌生長,保護口腔免受感染的功效;但也有些則會形成牙斑,造成蛀牙、牙週病或口臭。而胃是人體上的重要防線之一,許多隨食物進入的致病細菌無法耐過胃酸而命喪於此。小腸內的微生物生態系會隨著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大腸則是以厭氧性微生物為主,糞便中有60%的乾重是由微生物所構成,每日經由糞便排出的微生物可高達數十兆個!
        人的健康狀態、飲食型態、服藥習慣、情緒等,均會造成正常菌叢的變遷,例如嬰兒時吃母乳,因此腸道內常出現一種雙叉桿菌,它們可以幫助嬰兒免受一些腹瀉細菌的感染,此菌在一歲多斷乳後逐漸消失,而代之以正常成人菌叢。或是生病服用抗生素時,由於許多正常細菌被大量殺死或被抑制生長,也會使壞菌有滋生的機會。而多吃蔬果與大量吃肉者其腸道內的微生物菌叢種類與數量也會有所差異,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維持微生物正常菌叢最佳之道。
  
◎◎參考書籍:有趣的微生物世界,中山大學劉仲康 教授、 林全信 教授著,台灣書局


        看到阿伯田裡的青蛙了嗎?台灣地處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有機質分解快速,常造成農田缺乏有機質,農業生產有許多含碳的廢棄物例如稻桿、稻殼、果菜外皮、花生殼、骨骼、與羽毛等等,如能運用微生物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把醜不拉嘰的動植物殘骸回歸土壤,可以提升土壤有機質,成為無機態的養分滋養新生命,同時,將植物行光合作用攝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又轉回二氧化碳(或甲烷)散逸至大氣中。
  

        聰明的農夫懂得運用大自然的力量為他做工,阿伯田隨地可見蚯蚓的糞便,晒乾後顏色變淺灰,美國以一張講桌大小的土壤內含三隻蚯蚓為判別土壤是否良好的綜合指標,蚯蚓吃原生動物、線蟲、真菌、落葉、腐爛植物或是泥土中的有機質,經砂囊、腸子壓碎及消化吸收後,排出的糞便混雜蚯蚓腸內分泌物和微生物有機質,能使土壤更加肥沃、團粒化,所以蚯蚓有「大地的腸子」美稱。
◎◎註:鬆軟肥沃的土壤具有良好的團粒結構,團粒裡的小空隙可以積蓄水分與養份,而團粒與團粒之間的大空隙則可以促進排水與透氣,適合植物生長與發育。
  

        因皮膚無法承受陽光直接照射,平時晚上才到地面活動的蚯蚓,時近中午十二點,都躲到地下深處納涼,阿伯還是挖到一隻蚯蚓給我這個土包子看。

沒有眼睛、鼻子、耳朵的蚯蚓靠皮膚上的微血管進行氣體交換呼吸,必須經常保持皮膚濕潤。表皮有許多感覺細胞,有靈敏的觸覺與光線反應。蚯蚓有很強的再生能力,當身體被切斷後,從頭那端再長出缺少的部份。
  

          沒有腳的蚯蚓,藉著肌肉的收縮和剛毛的摩擦來翻鬆混合泥土,阿伯的土有許多小圓孔,是蚯蚓的通道。近期豐沛的雨量,台南縣多處廢耕農田蚯蚓、浮游生物大量出沒,引起埃及聖環與黑面琵鷺等族群前往覓食,成了賞鳥人士最愛的新景點!

  
        農藝是延緩腳部老化的好運動,看看阿伯的膝蓋與腳踝多靈活,植物的根會分泌有機物質而聚集大量微生物,阿伯在每株竽頭中間的空隙挖洞施放少量堆肥,若有機質施用過量會產生鹽害,而且不能直接放在根的附近以免傷了根群的發展。 

 
        算的出來阿伯的田有多少蜜蜂在黑芝麻花裡忙進忙出?阿伯的田採複作制度,一年內同一區農田種植多種作物,第一期稻結束後,避免單一栽培蟲害、病害與氮肥枯竭的問題,改種黑芝麻、甜菜與冬季蔬菜,維持自然生態平衡。阿伯表示,使用微生物法會增加農作物根部的抗氧化,讓害虫很難附身,而抗氧化愈高的蔬果,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和自然治癒力。(陳炎生/善化報導 中國時報 2007.05.19)。

  
        有機質在緩慢而穩定的發酵作用下腐植化,所產生腐植質呈現深褐色,與礦物質混和後產生變化,之後很難再變化時,稱為永久腐植質,可說是堆肥中的極品。
        各家對於有機堆肥製作方法有不同見解,有像阿伯購買菌種添加,也有以方便又經濟的本土的微生物來進行,將收集的落葉放進挖好的淺溝灑上米糠直接掩埋,還有環保站將廚房的剩飯、剩菜、果皮等廚餘,添加少許「活性酵素」幫助醱酵,這些都需調整好堆肥的碳氮比例並控制好濕度與通氣。
        不論哪一種,阿伯的用心值得肯定,因為維持土質的肥沃與健康是有機栽種的快樂收成之道。有機肥料的功效
  1. 改善土壤構造、增進土壤通氣性、保水力、提高土壤溫度。
  2. 增加土壤貯存營養分、供應作物營養及能量,提高肥力。
  3. 提供微生物的營養及能量,增進土壤有益菌,可達到制衡有害菌之作用。

  
        這是阿伯碾去部分米糠層的胚芽在來米,第一次看到米保留多種自然原色,風味敦厚樸實,女兒已開始接棒種有機蘆筍。
        阿伯說他跟老師一樣,盼能將所學免費傳授給有「道心」之人出去救土地和人們,因為南科部份廠商撤離,每月只要4000元就能在附近租到不錯的房子,如有退休人士想讓地球更美麗、想達成人生另一階段的願望,何不一起和阿伯學習自栽自吃享受另一番滋味。

  
        阿伯說「一餐同桌十世緣」,能和阿伯一起午餐,回推因緣….95年爸爸胰臟炎復健調養吃有機米、97年3月偶然在新聞看到崑濱伯為農民發聲、進而參加有機米體驗、在穀東郁芳婚禮聽到蘇縣長推薦阿伯,這些不同連鎖事件無意的相會,人生際會實非國小作文「長大我要….」所能計劃。 
        阿母不喜歡拍照,拿了兩塊自家糙米爆的米香給我當點心,如果到電影院看「海角七號」來個幾塊好吃的米香一定很棒,如同自家小孩,愛心滿滿地幫我用胚芽香米做了一個飯糰讓我回程火車上吃。


    
        僅隔一條三、 四公尺 寬的田間小路,土壤因管理方法不同竟然有頗大的差異,上圖是一般農作的土壤,下圖是阿伯休耕兼施有機肥的土壤,顏色比較紅,粉粉地像上過淡妝。
        微生物以土壤作為棲息環境,還有許多小型動物活動於土壤中,人類應將土壤視為一個「生物體系」而非「物質」,若改鋪水泥地開發、或是過度施用農藥、化肥則土壤將失去寶貴的功能。很多現代人在「玩泥巴很髒」、「賤如糞土」的觀念下長大,從沒接觸過土壤,我們都是靠土壤所生養,立「根」於這塊土地長大,學習阿伯以實際行動力「愛鄉愛土」。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愛梅

小時候住在苗栗每天放學回家的路程中最容易逗留稻田跟著農夫插秧跟著踩脫榖機......收割後種菜 回想起來本能地就是好愛大地

Winnie

南部的農田裏還能看得到蚯蚓,表示土地還有救. 不要等到濃藥用過量時,土地不斷在減少,人力也會沒有了! 所以像阿伯這樣仁慈的老農夫, 他們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因為我最近接觸到EM這樣的產品,而且在推廣大家一起來使用.它已被做成萬能洗劑,用在家庭中有不少很好的效果顯現. 有空歡迎到園丁藝文坊來走走.

5

加入時間: 2008.09.12

林如貞

加入時間: 2008.09.12
1,626則報導
157則影音
2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創價使命自覺」三代同樂插秧趣

2024-04-16
瀏覽:
1,702
推:
0
回應:
0

「打造蝴蝶樂園」李榮宗老師

2024-04-11
瀏覽:
3,556
推:
11
回應:
0

台南秈18三星柯林栽種第四年

2024-04-03
瀏覽:
3,743
推:
0
回應:
0

辦活動適合~好吃台南秈18糙米紅豆糕

2024-04-02
瀏覽:
4,126
推:
7
回應:
0

小朋友一掃而空的台南秈18地瓜煎餅

2024-03-27
瀏覽:
4,179
推:
16
回應:
0

hosting Japanese Ayumi and Hinata~すこい Yangmingshan Terraces

2024-03-26
瀏覽:
3,468
推:
10
回應:
0

Expressing gratitude for hosting Japanese Ayumi and Hinata

2024-03-26
瀏覽:
3,192
推:
0
回應:
0

打造台南菁寮桃花源~楊智謀夫妻

2024-03-20
瀏覽:
5,280
推:
51
回應:
0

2024台大農場百年祭天插秧

2024-03-19
瀏覽:
3,311
推:
0
回應:
0

米達人---「救世情懷」洪國勝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6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6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