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發粄 嘉盛社區打造客家文化村
【記者吳舒涵、黃瀞嫻/苗栗市報導】好吃的客家五行發粄、鹹湯圓搭配金木水火土五行與顏色的裝飾,做出色彩繽紛的美食,以客家美食與傳統習俗為主軸發展的嘉盛社區,結合在地文化與總幹事張永昌的4G理念,打造出與眾不同的客家社區。
嘉盛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永昌說,發展協會於一九九九年成立,當時他規劃出了名為4G(4 Green)的理念,分別為產業無污染、文化無污染、生態無污染與治安無污染,同時讀音與世代居住的「世居」相似,因此成為了社區重要的口號。
五行粄分別是由地瓜、綠茶粉、紫地瓜、紅麴、竹炭粉等五種原料製成, 為嘉盛社區的特色之一。(照片由嘉盛社區提供) |
美食與文化 凸顯客家社區特色
嘉盛社區主要是以產業的推動為目標再搭配文化,張永昌表示發粄與湯圓是客家中很重要的食物產業,「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即閩南人所說的粿,客家人喜歡利用不同的米磨成米漿,作成各式各樣的粄食,粄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逢年過節必備的物品。」雖然嘉聖社區製作粄的方法與其他客家社區大同小異,但張永昌於二○○六年想出了利用中國五行-金木水火土,搭配不一樣的顏色,來製作這些客家代表美食。
張永昌說:「會想到要搭配中國五行,是在二○○六年我接觸了一些關於陰陽的書籍,突然靈機一動,發現好像可以搭配著食物來使用,剛好也與我們社區的五文昌廟有一些關聯。」於是張永昌開始尋找適合的材料,尋找了好幾個月後,找出了最適合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種原料,分別是地瓜、綠茶粉、紫地瓜、紅麴、竹炭粉等五種原料製成之後,張永昌與社區媽媽開始研究如何製作,試了好幾次後,發現成品不僅外觀美麗,吃起來也意外的合胃口。
這五種原料不只是色彩符合陰陽五行,更具備養身健康的功能,張永昌說:「地瓜、紫地瓜能促進腸胃蠕動,綠茶粉具備抗氧功能,洪麴則可以補血保護血管,而竹炭粉有排毒功效,合在一起五行養身面面俱到。」從二○○六年年底成功研發後,張永昌決定把所有以糯米為原料的客家食物,全部搭配成有五行顏色的美食,並申請專利,成為嘉盛社區重要的特色之一。
利用經費收入 造福社區居民
五行粄在張永昌與社區媽媽的管理經營下,慢慢地越來越多人知道這項特色美食,嘉盛社區目前主要發展的兩個方向-五行美食文化、布馬陣,布馬陣是客家文化中很重要的戲曲之一,嘉盛社區有相當充足的資源及表演人才,張永昌為了將文化傳承下去,他成立了布馬陣研習班,讓社區長輩將客家文化傳授給社區青年,一代接一代,張永昌說:「一路走過來,雖然過程辛苦,但是能為社區盡一份心力,一直是我回到嘉盛社區的最重要目的。」社區於每年的十一月中旬舉辦的「客家粄仔節」,更是廣為人知,從第一屆的一、兩千人到現在第六屆的四、五千人,可以看到社區的成長與茁壯。
說到未來的展望,張永昌表示要利用社區的經費,幫助社區中的老弱婦孺,照顧到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另外,預計成立社區的中央廚房,在有秩序的管理分配下,讓婆婆媽媽們能在中央廚房中製作客家美食,配合健康理論得到政府的食品認證後,成立部落格提供民眾網路訂購、郵寄,除了將特色美食發揚出去外,也讓社區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藉由這些收入讓社區更進步。嘉盛社區一步一步地發揚社區特色文化,藉著客家文化,嘉盛社區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張永昌的「4G」理論成功運用在社區營造,他說:「很希望各個社區能夠學習彼此的思維,加入古老元素後,創造出一個更新、更棒的社區。」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